发明人,你的价值如何实现?

发布时间:2020-06-18 00:08:15


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发明家论坛”,做为投资公司代表的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雷霖受到了发明人的热烈欢迎。

  经过交谈,雷霖发现,几位发明人的技术成果与公司希望产生利润的投资项目似乎还有差距。

  中国发明协会调研发现,我国国内专利大量处于闲置浪费状态,没有得到有效运用,而非职务发明的转化尤其存在特殊困难。,更主要的是发明人自身的问题。

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有这样一位发明人,至今让鹿大汉印象深刻。

  2007年去上海出差,晚上,一位60多岁的老人找到他的房间。此人有一项汽车刹车件的专利,希望找发明协会帮他转化。此前,已有一家从事相关产品生产的企业投入上百万元与其合作,但时间不长,这段“婚姻”就破裂了,原因是这位发明人觉得“受不了那个气,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我的技术这么多年才做出来,凭什么都要听他的?”

  鹿大汉哭笑不得,他遇到此类情况太多了,发明人大多性格固执,不善于与人合作,尤其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这种矛盾十分突出:或对自己的成果估价太高,认为自己的东西是世界第一,没有几百万不卖;或无法适应企业管理,不允许合作企业有丝毫不同于自己的做法。

  还有一种典型表现是,有些发明人与人合作时过分强调保守技术机密,他们忘了专利成果本身就要求以承诺公开技术为前提,来换取在市场上得到受法律保护的垄断地位。

  如此一来,虽然大家都有创造的天分,有强烈的创造热情与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用生命的全部坚持进行发明,大量发明成果只是“抱在自己怀里”,“定格”为未受市场检验的美好设想。一些发明人也只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成果转化必须与企业联姻

  在下午的论坛上,雷霖以《什么比技术创新更重要》为题,为参会者们介绍了“风险投资人如何评价专利成果产业化的价值”。在他看来成果转化是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通过他们投资41家企业(39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经验,他分析说,从技术成果—产品—市场—收入—利润,即使按照每一步只淘汰50%来计算,也只有6.25%的技术最终能获得利润。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促进中心主任邹定国也认为,产业化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在专利转化成社会财富的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很多资源和条件,其中涉及到掌握辅助技术能力、吸引资金支持、凝聚团队、商业策划、市场开拓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要在企业的层面上才能解决。

  鹿大汉建议,应该让有能力有条件的人或企业去实现转化,发明人再把主要精力放到自己所擅长的发明上来。


理性评估自身价值

  发明人自身能做些什么呢?邹定国和同事们为发明人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学习、认真梳理、调整心态和付诸行动。

  他建议发明人学习创业技能、培养企业家素质以及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企业家的眼光从市场角度对自己的发明成果和创业活动进行梳理,放弃一批不适合产业化的专利,选择一批易于产业化的项目,集中力量向企业倾斜或与资本结合。正确对待在创业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理性评估自己专利成果的价值,正确把握保护技术机密的程度和做法。

  在理性分析,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要把专利成果转化的计划付诸于形式多样的创业行动,包括:专利申请权的转让;公开实审权的转让;授权后的一般许可、独家许可、垄断许可;自主创业;专利入股合伙创业等等。

  “希望下次我们在一起不是讨论有多少专利,而是讨论转化了多少专利”,发言中,邹定国和雷霖都重复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