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导航发展需要专利与产业布局同步

发布时间:2019-08-03 13:25:15


  作为全球四大主流定位系统之一的伽利略系统终于有了最新进展。近日,欧洲航天局称,伽利略系统首批2颗卫星成功发射,欧洲从此有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打破了美国GPS导航系统的垄断地位,还为今后构建欧洲独立防务创造了条件。

  伽利略系统建设有了新突破,同样作为全球四大主流定位系统之一的中国北斗卫星系统进展如何呢?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了解到,随着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已基本具备向我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初始服务的条件,但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对此,专家建议,应在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北斗导航终端核心技术研发工作,做好专利布局和产业化应用,使用户早日用上中国北斗的终端产品。

  北斗系统建设迈入新阶段

  “导航应用产品的发展离不开导航定位系统的支持,而目前我国乃至全球导航终端产品都是以美国GPS系统为基础的。”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杨东凯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说,与其并称为全球四大主流定位系统的还有中国北斗卫星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其中,GPS系统比较成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而其余三大系统都在建设中。

  事实上,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到2012年年底前,我国还将有约8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届时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等服务能力。而未来的北斗全球系统将由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提供覆盖全球的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我们在系统建设的同时已经同步开展了终端核心技术的研发,包括芯片、模块以及终端的集成等。”冉承其强调,北斗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建成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次,要加大对核心芯片等基础产品的研发力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导航产业全面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已有一批企业凭借着在GPS产业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正在积极地进行北斗终端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斗星通)就是其中之一。今年8月,该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款北斗车载导航仪,并实现了批量生产,不仅打破了国内车载导航市场长期被GPS垄断的局面,同时也为我国自主导航定位系统进入民用市场奠定了基础。

  积极进行专利及产业布局

  据北斗星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斗首款导航仪在技术上实现了基于北斗和GPS双系统的组合定位,尤其是可借助北斗导航系统的双向通信功能,使车主在通信信号无法覆盖的区域内通过短信实现沟通交流。

  与此同时,北斗星通对北斗系统终端技术进行了相应的专利布局。记者通过专利检索发现,截至目前,北斗星通已提交相关专利申请1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有14件。如名称为“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通信的双模船载终端及方法”(申请号为CN101329180A)的发明专利申请,其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通信的双模船载终端及方法”。再如名称为“一种北斗/GPS双模船载终端及其协调调度方法”(申请号为CN10132939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其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有GPS和北斗的北斗/GPS双模船载终端及其定位、校时的协调调度方法。该方法既可以实现实时获取高精度定位信息的功能,又可增强船载终端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

  加大对用户端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使终端产品成本大幅降低,固然是奠定北斗系统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但受制于北斗卫星的数量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有限数据服务,目前北斗导航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据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从事北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企业约有2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较小,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

  对此,冉承其指出,在自主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础上,我国还应从“示范”和“基础”双方向打通产业链,政府积极做出示范,从行业和区域加大应用推广的力度,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奠定全面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基础。据了解,目前我国已启动“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等北斗导航应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