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版权岂是一日之功

发布时间:2019-11-18 18:22:15


  “我很注重版权问题。我上网看免费的电子书,听免费的音乐,省下钱来买正版的图书和光盘……” 4月26日,拒绝盗版,绿书签在行动。一位参加绿书签活动,承诺“拒绝盗版,做诚信公民”的读书人向笔者这样阐述自己的版权观,郑重而诚实。

  笔者发现,这代表了大多数人普遍的心态——知道“版权”概念,却不懂“数字版权”;愿意买正版书籍,却不会为正版网络服务买单;很想为正版付费,但更会掂量成本与代价——这也映射出中国公众版权意识的真实现状和网络版权的困境。

  接受“版权”概念不容易。我国传统文化中私有产权理念缺失,精神产品的无形财富更是被“君子不言利”的儒家传统所不齿。版权作为舶来品进入我国,20来年我国公众对其抵触、漠视转而逐渐正视,开始了解。近日,第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版权认知度为75%,这个数据连续5年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即使增长缓慢,即使超过七成以上的国民知道的只是“版权”这个概念,但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众所周知,近年来,从权利人向卡拉OK收费到影视著作权利人向长途汽车、网吧收费,,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质疑辩解、,公众接受了支付版权费为精神产品买单的理念。

  数字时代的版权问题更复杂。当人们开始明白要买正版书籍支持喜欢的作者写出更好的小说,网络时代的数字阅读却让大家能便捷地免费下载贾平凹的最新小说。免费与共享被奉为互联网的圭臬,成为网民们对版权“视而不见”,网络服务提供商们躲进“避风港”的最佳理由,却也是文学作家、词曲作家、影视权利人的心头之痛。

  仍在争议中的百度文库事件是所有内容方进入数字时代必经的阵痛。作家们希望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拥有更多的读者,但要求百度先授权,后使用,再分成;百度欢迎作家主动提供正版,参与合作分成,发现盗版通知删除;用户则希望在网上看到越来越多免费的作品。如果一味站在自己立场上要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只能陷入目前“三亏”的僵局——百度文库迫于舆论压力清空未经授权的小说,作家们的作品难以在网上便捷获得,读者从而少了一个读书的平台。如何在数字时代平衡版权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使用者的利益,这是新时代的老问题。

  既然有人愿意“省下钱来买正版的图书和光盘”,要让掰着手指头买盗版光盘的中国用户,不买盗版也很简单,只要有足够好足够便宜的正版渠道。

 4月26日,,抵制盗版联合体主席张鸿成指出,。在传统唱片业被盗版挤压得无钱可赚的今天,他在正版音乐的道路上一如既往,在卖出过4.9元的正版光盘后,目前正转做数字音乐一体机,为各种视听产品提供廉价的正版下载和收听渠道。


  “将正版卖出盗版的价格”,让消费者自觉选择正版产品,已不是孤例。“3元、5元钱上网看一部正版电影”,“15元钱包月”……在版权问题上一路纠结乱战的视频网站,在经过前期靠盗版获取流量的原始积累阶段后,早已开始花大价钱抢购影视剧网络版权,今年他们纷纷以付费包月等形式给网民提供正版电影。当然,4.9元的正版光盘如何收回成本,网络影视剧的正版付费能否赢来用户,仍在考验业界的商业智慧。

 尊重版权不是一日之功。让公众理解版权,不能仅仅指望世界知识产权日,更依赖以其为载体建立的版权宣传普及教育常态机制。提升公众版权意识,不能一味凭借宣传教育,而需社会各界坚持不懈全力推进。(知识产权报 作者 刘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