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申报最终流产 百年秋林无缘“中华老字号”

发布时间:2020-04-12 10:02:15


 “哈尔滨一大怪,大列巴像锅盖”,这流传甚广的“哈尔滨三大怪”中的一句,说的就是秋林面包。在外地人眼中,秋林大面包不仅仅只是一个老字号企业的产品,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城市的“名片”。

  然而,这个老字号却无缘“中华老字号”的评比,不禁令人叹息不已。

  哈尔滨市商务局负责“中华老字号”申报工作的负责人说,秋林品牌无缘老字号,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

  据介绍,目前,挂“秋林”牌子且运转正常的企业共有三家:秋林股份有限公司、秋林糖果厂、秋林食品厂,它们均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其中,秋林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大股东为奔马集团,秋林糖果厂和秋林食品厂正在进行改制,改制前的主管单位为南岗区商务局。正是这“三足鼎立”的形势,使秋林品牌被肢解,难以形成合力。

  秋林股份公司认为,作为秋林的主体,他们拥有商标使用权,而秋林食品厂和秋林糖果厂认为,现在的秋林股份只是纯粹的商业企业,没有生产过一根红肠,没有生产过一块面包,评选标准里的“具有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从何谈起?

  三家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只好各自申报自己的材料,出现了一个秋林品牌三家申报的局面。

  三方申报方案最终流产

  据了解,哈尔滨市商务局曾经与各方商谈,设计出三方共同申报的方案。然而,由于各方未能达成统一,这个方案最终流产。

  秋林股份公司一位人员表示,企业对申报“中华老字号”十分重视,态度也十分积极。历史上,秋林食品厂建于1919年,而秋林糖果厂则是1980年从秋林食品厂分离出去的。在长期的经营中,秋林公司“前店后厂”的模式一直延续到1993年。1993年,秋林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秋林食品厂、秋林糖果厂从总公司分离出去,独立注册,但仍归公司领导。在此期间,这两个企业无论遇到资金、设备、人员、商标注册、法律纠纷,甚至房屋维修的事宜,均由总公司解决。2004年,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再次进行“国有股退出”改革,奔马集团成为秋林公司大股东。按照协议,两个厂子归秋林股份托管,待改制完成后再行收购。然而当秋林股份改制完成后,这两家厂子已经自行改制。

  正是由于复杂的关系,商标使用的问题一直没有明晰。申报“中华老字号”的纠纷只是这种隐患的总爆发。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哈市商务局提出三家共同申报的方案,但是秋林股份公司没有同意。秋林股份公司认为,秋林商标使用权是属于秋林股份的,另两家企业在改制完成后,成为独立法人的企业,他们之间的托管关系不在,秋林公司要寻找适当方式收回商标使用权,必要时会诉诸法律。

  在采访秋林食品厂时,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十分低调。据秋林食品厂厂长侯勇介绍,食品厂把材料报上去后,具体情况要由商务局掌握,企业也不清楚最终结果,一切要由主管部门决定。

  地方企业的重大损失

  秋林成立至今已有106年历史,是个地道的“百年老企”。成立之初,采用的是“前店后厂”的形式,既有产品,又有商服。在它最辉煌时期,企业资产曾达到全国商业第三,利润全国第一,参评“中华老字号”具有巨大优势。

  能够评上“中华老字号”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会使自身的品牌升值,因此,众企业趋之若鹜。“中华老字号”评选并非首次,早在1991年,原内贸部就组织评选过。当时,只要品牌创立于1956年以前都可以申报,而且“中华老字号”的称号没有使用年限,。据不完全统计,除原内贸部所评选的1600余家“中华老字号”外,全国自称老字号的商家数量达上万家。

  针对“老字号”被滥用的事实,,今年6月启动了老字号企业的重新评定工程。在新的《“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中,不仅要求品牌具有50年以上的创办年限,还要求当选企业具有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同时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当选“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具有良好信誉,并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

  秋林股份公司对无缘“中华老字号”十分无奈,据一位负责人介绍,虽然这次没有报上,但是好在秋林在1993年就评上过“中华老字号”,有证书有牌匾,况且秋林就是老字号,评上评不上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毫无疑问,秋林在“中华老字号”评选中提前出局是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因为无论从企业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在我省的地位、影响看,秋林公司都是具有优势的企业,它的出局,对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来说都是个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