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大戏再次上演

发布时间:2019-08-12 01:08:15


  一年一度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照旧进行得如火如荼,陈伟鸿、王小丫、欧阳夏丹一个个闪亮登场,国企、民企各家掌门人依次登台拉票。自CCTV公布本年度评选主题“寻找变局中的引导者”起,我就知道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一定会入选。在本人看来,如果此次并购并整合成功,其意义不亚于2004年联想并购IBM,只是如今的联想并购并整合IBM已算成功,而吉利并购沃尔沃才迈出了第一步,前途未卜,生死未知。自本人上大学起就一直关注企业并购行为,并一直坚信中国企业要想快速成为世界级企业并拥有世界级品牌,实施海外并购是唯一的捷径。

  因为在充分竞争市场的领域,目前的市场竞争属于第二阶段——品牌竞争阶段,而品牌的培育与打造并不完全依靠大量的营销推广而迅速提高的品牌知名度,还包括客观存在的但并不能通过急于求成而得到的品牌历史和品牌文化。而如果并购对象是有一定品牌沉淀的企业,自然可以实现企业美誉度的快速积累以及提高不小的市场占有率。当然,并购同样是把双刃剑,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毕竟大多数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都押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国企除外),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将自己数十年苦心经营积累的家业完全输掉。TCL并购汤姆逊、阿尔卡特以及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等并不成功的案例乃是前车之鉴。

  如此大规模及影响力的并购过程自然是一波三折,我们先来看此次并购事件的过程(以下过程来自媒体公开报道):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福特决定出售沃尔沃。今年4月,福特完成了对沃尔沃的评估,并通过投行对中国企业发出了出售沃尔沃的情况说明。先后有吉利、长安、奇瑞等几家国内汽车企业身陷收购沃尔沃的“绯闻”。

  2009年5月,吉利高层造访瑞典哥德堡,吉利瞄准沃尔沃“猜想”横空出世。但吉利官方随后予以否认,说收购沃尔沃的事情“不靠谱”。福特总部也回应称,吉利收购沃尔沃是“新闻炒作”。但当天业内传出“猛料”:吉利高层正在广东东莞考察,可能在东莞建造国产沃尔沃XC90生产基地。

  7月,有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报价20亿美元左右竞购福特汽车旗下品牌沃尔沃,并称“目前吉利在沃尔沃竞购战中处于领先地位”。9月8日,吉利汽车高层在香港出席中期业绩发布会时首次公开表示,吉利方面正在参与收购美国福特汽车旗下著名高端轿车品牌沃尔沃,传言成真。10月28日,吉利汽车发布声明称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

  正当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时,又出现了意外,瑞典财团为竞购沃尔沃准备一份现金提案,预计出价在21亿美元,叫价高于吉利汽车,对福特汽车极有诱惑力。此外,参与竞购的还有福特汽车前任主管领导的美国皇冠集团。去年12月福特提出出售沃尔沃的计划,今年10月,福特称吉利汽车为沃尔沃汽车的优先竞购方,此刻两大财团加入混战的目的不言而喻。直到12月23日,吉利宣布完成商业谈判,此次收购沃尔沃才算“板上钉钉”。

  在并购谈判的过程中,甚至还出现过沃尔沃工人因担心吉利的入主会将沃尔沃品牌价值降低而联合国际财团自购的事件:

  在8月底得知吉利很可能入围竞购者名单后,沃尔沃的部分工人甚至进行了抗议。与工人相比,沃尔沃工程师的行动更有策略性。据瑞典媒体报道,一家名为JakobAB的国际财团也加入了收购沃尔沃的队伍,该财团专为收购沃尔沃而注册,近日还吸纳了大量沃尔沃汽车工程师入股,沃尔沃汽车工程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持沃尔沃的稳定。据悉,如果JakobAB顺利地以20.8亿美元出价成功买下沃尔沃,沃尔沃前任总裁荷特贝克有望重返公司掌舵。

  上述知情人告诉记者,沃尔沃员工之所以抗拒吉利,是因为不看好吉利的发展,不相信吉利可以保持沃尔沃的稳定并支持沃尔沃继续发展,“他们担心吉利的入主将令沃尔沃的品牌价值降低”。

  虽然此次事件最终不了了知,但说明有关沃尔沃被并购的事件并非只是单纯的卖家福特与买家吉利之间的事情,作为交易品的沃尔沃也同样希望自己发出的声音被交易双方重视。如此可见吉利并购整合沃尔沃的工作也许会面临来自沃尔沃内部的挑战。除此之外,依本人看来,与2004年联想并购IBM相比,吉利并购沃尔沃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很大可能是左右此次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

  与2004年联想并购IBM相比,当时的联想之于PC行业与现在的吉利之于汽车行业的地位以及品牌影响力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自1996年起,联想的市场占有率就跃居中国第一并一直处于国内PC行业的第一阵营,甚至在2000年联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哪怕在90年代后期,随着DELL跟HP等国际PC厂家进入国内市场后,在跟他们的贴身肉博中也丝毫不处下风。即使如此,联想在并购IBM后依然小心翼翼,苦心经营:对IBM,联想更多是抱着观察、研究、学习的态度,采用双品牌、双市场战术保持过渡期的暂时稳定,而不急于改造;为了使整合顺利进行,联想确定了整合原则:“坦诚、尊重和妥协”。重点在稳定IBM管理团队、留住原IBM客户方面下了大量的功夫。

  在稳定IBM的管理团队上,为使时任IBMCEO的斯蒂芬·沃德(StephenWard)能继续留在高管团队里,联想掌门人柳传志表现出了极大的风度和诚意,主动让出联想集团董事长职位,使杨元庆接任董事长,而腾出的新联想CEO职位让给了斯蒂芬·沃德(StephenWard)。

  重要的妥协乃在企业文化上。联想深知并购的七七定律是: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所以,为了减少文化差异,增加交流,新联想把总部迁到美国的纽约,杨元庆常驻美国总部。为了双方更好地沟通,新联想采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作为公司的官方语言。

  在最贴进市场的品牌整合上,联想同样完成得很精彩。根据双方约定,新联想在今后五年内无偿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Think”系列商标及相关技术。其中前18个月,IBM的PC部分可以单独使用,18个月到五年之间可以采用IBM和联想的双品牌,五年后IBM品牌完全退出。鉴于IBM是全球品牌、高价值品牌、高形象品牌,新联想在并购后大力宣传ThinkPad(笔记本)品牌和ThinkCentre桌面品牌,以此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与此同时,新联想确定了国内Lenovo主打家用消费,IBM主打商用的策略,两条产品线将继续保持不同的品牌、市场定位,并在性能和价格方面做出相应配合。在如何保证IBM品牌五年使用期后能顺利的带出新的品牌来最大程度上传承IBM的品牌文化,联想依然交出的满意的答卷。2008年4月21日,联想集团在春意盎然的香山脚下,正式发布了定位于全球消费市场的IdeaPad笔记本电脑及IdeaCentre台式电脑系列产品。以ThinkPad(笔记本)品牌和ThinkCentre桌面品牌带出IdeaPad(笔记本)品牌IdeaCentre桌面品牌,到今日已基本实现品牌成功过渡。事实上,联想正因为有如此的自信所以早在2005年11月底,联想便宣布提前放弃IBM品牌,并在全球实施以Lenovo为主的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