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注册商标将博弈之路

发布时间:2019-08-03 08:24:15



身为河池市刘三姐饮用水专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谭萃杰,与宜州市刘三姐饮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韦荣思,分别将“刘三姐”、“壮乡刘三姐”商标,作为自己公司饮用水的品牌,但消费者却难以将两种产品区分,双方均接到消费者投诉。

随后,两家公司相继在一家广告纸上,为商标权的争夺,打起“口水战”。

同时,以“刘三姐”命名的所有类别商标,也渐渐映入众人眼帘。

令人诧异的是,在“刘三姐”商标所包含的45项类别中,仅有2类由河池企业获得商标注册权,有23项类别商标专用权,已被外地企业和个人获得。其他类别商标专用权,也正被外地企业逐鹿。

有业内人士惊呼:“刘三姐”已改嫁了。

两个“刘三姐”打口水战

据谭萃杰介绍,2007年,河池市刘三姐饮用水专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决定依靠“刘三姐”品牌发展壮大。在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刘三姐”商标专用权后,今年11月28日,国家商标局公示,该公司已获得“刘三姐”商标专用权。

据谭萃杰表示,从今年6月开始,该公司便不断接到电话,不少消费者询问“三姐泉”、“壮乡刘三姐”饮用水是否也是其公司生产。

而“三姐泉”、“壮乡刘三姐”正是宜州市刘三姐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桶装水的主要品牌。

“我公司已获得‘刘三姐’商标注册权,而宜州市刘三姐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三姐泉’、‘壮乡刘三姐’等产品,与我们商标类似,这涉嫌侵权我公司的商标权。”谭萃杰表示。

今年9月,谭萃杰在一家广告纸上刊登“说明”:宜州市某牌饮用水的标签和宣传单上,使用了“刘三姐”字样,是为达到混淆视听,谋取利益的目的。

这一说明,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宜州市刘三姐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韦荣思对此怒不可遏。他认为,自己公司绝无任何侵犯商标权行为。

据韦荣思表示,早在公司成立之初,便一直以刘三姐文化作为产品的宣传理念,公司申请注册“三姐泉”和“壮乡刘三姐”商标,也分别在2007年9月和2009年6月,获得国家商标局的受理。

“尽管受理申请不表示已获得商标注册权,但根据相关规定,在申请驳回之前,我公司有权利使用这一商标,因此并未有侵犯商标权的行为。”韦荣思表示。

2009年10月,韦荣思也开始在这一广告纸上刊登“说明”:部分外地投机商利用“刘三姐”打自己品牌,这是违背客观事实、误导消费者的。

45类商品河池仅2类专用权

在这场纷争中,以“刘三姐”命名的其他类别的商标,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来自中国商标网的信息表明:45类以“刘三姐”命名的商标中,河池企业和个人仅拥有2类商标专用权,从事蚕丝被生意的宜州居民谢晓玲,与河池市刘三姐饮用水专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谭萃杰,分别获得“刘三姐”商标的第24类和第32类专用权。

据中国商标网上的信息显示,目前共有23类以“刘三姐”命名的商标,已被外地企业和个人获得。与此同时,其他尚未“名花有主”的“刘三姐”商标,目前正受大量外地商家“追捧”,企业和个人申请“刘三姐”商标各项类别的信息,目前已达120条。

这些商家除了来自南宁、桂林等区内城市外,还有大量企业和个人来自区外。包括四川、湖南的商家在内。最远甚至有山东商家已获得“刘三姐”商标专用权。

与此同时,在这120条信息中,除了已获得第24类和第32类“刘三姐”商标专用权的谢晓玲和谭萃杰外,其他没有任何一条申请来自于河池企业或个人。

这意味着,当外地商家正绞尽脑汁,挖掘河池驰名商标的隐性资产时,河池商家正无动于衷。

500万叫卖“刘三姐”商标

外地商家对“刘三姐”品牌的觊觎,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河池企业家们商标意识萌芽之前,以“刘三姐”命名的商标,已有“大片河山”落入外地商家之手。

这家前身为“桂林刘三姐集团公司”的企业,早在1996年,便拥有39项类别商品以“刘三姐”命名商标的专用权。

据桂林当地媒体报道,1993年8月,桂林刘三姐集团公司成立后,花费近20万元以“刘三姐”为名,、酒等特殊行业之外的39个类别商品和服务类商标。

这些商标注册日期是在1995年和1996年。

河池市智诚商标专利事务所主任韦丽娟表示,这些外地商家成功申请“刘三姐”命名的商标后,对河池本土企业的杀伤力非比寻常。

2006年,谭萃杰创办河池市刘三姐饮用水专业发展有限公司之初,试图申请注册饮用水类别的“刘三姐”商标,他发现这一商标专用权早已被一家企业获得。几经查找,终于发现,获得这一商标的,正是桂林集琦集团有限公司。

随后,谭萃杰前往桂林,试图从该公司手中买回“刘三姐”商标的专用权。然而,桂林这家公司开出的价格,却将谭萃杰吓回了河池:500万元。

这一价格,几乎是注册费用的数千倍。事实上,商标注册的费用并不高,每一类别的注册费用为2000元左右。然而,一旦成功申请,不少有价值的商标转手价格便连翻十倍,甚至百倍。

2007年,桂林集琦集团有限公司所拥有的,39类“刘三姐”商标专用权已到期,这家公司并未按时注册。谭萃杰这才瞄准机会,一举申请获得 “刘三姐”这一商标的注册权。

而这,也是我市仅有的2类“刘三姐”商标注册权中的1类。

39类“刘三姐”商标面临流失

有专家指出,“刘三姐”商标专用权的流失,与河池商家淡薄的商标意识不无关系。

,2009年,全市共申请注册商标41个。“这已经是最多的一年了。”该局商标广告科工作人员表示。

即便与区内发展稍快的城市相比,这一数据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据韦丽娟表示,在桂林、柳州等地,一个商标专利事务所一年的代理申请,便能接近这一数量。

“河池企业家对实体产业的重视,远超于对隐性资产的重视,这是河池商家商标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韦丽娟表示。

由于商标意识淡薄,“刘三姐”似乎正离我们远去……但事实上,“刘三姐”商标正面临重新“洗牌”。在这一轮的调整中,“刘三姐”有望重归“婆家”。

据《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该在期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

来自中国商标网上的信息表明,曾拥有39类以“刘三姐”命名的商标的桂林集琦集团有限公司,在2006年,其所有的类别的“刘三姐”商标已期满,且未续展。

“这便意味着刘三姐’商标正面临重新‘洗牌’。如果这次未能抓住机遇,39类‘刘三姐’商标将面临流失,那么必须等到下一个10年后,还要看商家是否续展的情况而定。”韦丽娟说。

据悉,桂林市日前已发起“刘三姐”商标保卫战。对河池而言,如何防止刘三姐大量“外嫁”,这将是一场艰难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