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企业与个人专利成果转化两重天

发布时间:2019-08-10 22:59:15


8月4日,南昌市民杨兵手捧着“风能自动循环发电双项技术”等三项自己发明的国家专利时,一脸骄傲。同时,他想到发明的技术多年不能转化为生产力时又黯然神伤。

  实际上,杨兵的境况是民间个人发明家的一个缩影。南昌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专利代理人魏运宇告诉记者,个人专利成果转化率不到30%,而中小型企业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率达到80%。

  同为专利成果转化,企业与个人的专利转化成果为何有如此差距?南昌市知识产权局综合科副科长熊翠微认为,出现如此悬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资金雄厚,且都按照预订目标进行研发;民间个人发明家大多按照兴趣进行发明创造,而有些专利投入生产前需要生产模具,加上发明专利申请的维持费和复审费也相当高,个人在经济上难以承担,辛辛苦苦发明的专利无奈束之高阁。其次,个人发明因其起点不高,技术含量相对低,往往难以得到专利科研人士的认可,从而未能转让出去被生产商采用。另外,有的发明人没有能力实施,但坚决不卖,也不愿转让给他人实施,结果导致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泡了汤;还有的发明人已经同意跟别人合作,可当对方要接触其专利技术的核心内容时,却又表现得犹豫不决、推三阻四,合作无法成功。

  在政策扶持上,个人与企业也是天壤之别。南昌市知识产权局每年都有200万元的专项资金,其中就有80多万用于资助企业和个人进行专利实施,然而这笔资金大多给了企业。个人发明的专利因其市场效益无法预测,民间发明人是很难得到该项资助的。而在信息获得方面,企业有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各种完善、通达的通道,个体发明人要得到相关转让消息则很难。

  南昌一些民间发明人呼吁: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搭建一个让发明人和企业可以有效接触的平台。魏运宇则表示,民间发明人要想提高专利转化率,应该学会观察市场,毕竟有市场的技术才是有价值的。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民间发明人也要看重社会效益,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专利特点,寻找不同的合作伙伴。不要坐等转让专利,要主动出击,寻找合适的伙伴。

文章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