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知识产权战略启示录

发布时间:2019-08-23 00:16:15


中国计算机报

  高收入国家拥有不到全球两成人口,却包揽了当今几乎所有技术创新成果,坐享全球98%的技术转让收入。

  当他们挥舞着专利大棒直冲过来,专利伞外的企业随时可能被拖入泥淖,甚至被扼住咽喉。

  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无疑是国家崛起的必由之路,哪怕路途布满荆棘。

  痛下决心的韩国开始推行《知识产权强国实现战略》,其路径选择可资借鉴。

  “未来社会就是知识社会,而且知识将成为未来社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此话出自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之口。

  20世纪9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向以知识产权为经济增长驱动力的知识经济转型。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进一步深化,各国围绕知识产权展开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早在2003年,日本政府就成立由首相担纲的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发表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制定《知识产权基本法》,将“知识产权立国”奉为国家战略;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定发展知识产权的五方面战略;同年,美国总统办公室新设知识产权执法协调官员,制定了《知识产权的资源及组织优化法》政策,通过立法加强政府的知识产权工作;2009年,韩国制定《知识产权强国实现战略》,立志成为21世纪的知识产权强国……

  而在微观的企业竞争层面,知识产权竞争更加突出。在美国500强企业的市场总价值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从1985的32%提升到2005的80%。2007年,IBM公司仅通过授权许可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权益创造的全年收入就达9.6亿美元。此外,运用知识产权与后来者对抗,也是企业间常见的竞争手段。美国TI、日本富士、日本松下等企业就曾向LG电子、三星电子、海力士等后起之秀提出专利侵权诉讼,以维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但是,一个现状无法忽视: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在全球基础研究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86%;在国际技术贸易收支方面,高收入国家获得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98%;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口既无法在国内进行技术创新,也无力采用国外先进技术,而仅占全球15%的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却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成果。

  发展中国家该如何把握机会,掌控知识经济时代的话语权——2009年7月29日,韩国公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实现战略》可资借鉴。这一战略剖析了韩国在知识产权体系方面存在的三大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开出了“良方”。

  创造与应用不足、法律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这是韩国政府对本国知识产权体系缺陷的三点总结。

  缺陷1:创造与应用不足

  随着研发投资额的快速增加,韩国的专利等知识产权数量在近几年已达到世界水平。2008年,韩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居美国、日本和中国之后的第四位。但世界排名前十的专利中没有韩国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缺乏优质知识产权的弊端显露。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便是激励机制存在漏洞。

  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然而,在韩国的许多企业中,研究成果所产生的收益,并不与研究人员的收入挂钩。人们对创新的热情难免受阻。

  而在韩国还存在另一个影响创新的社会现象——理工科逃避现象。许多韩国人崇尚经济、企业管理学,而不愿意学习理工科课程。这一现象在韩国比较普遍,结果造成高科技技术型人才的缺乏。由于这种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侵袭,以技术等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创业项目大大减少。

  除了激励机制、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外,一个更加根本的要素存在着缺陷,正严重地制约着韩国的科技创新。这一要素也是许多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曾经缺乏过的——资金。

  受到苛刻的成立条件、商业规则的限制,许多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出现了现金或资本不足,进而导致企业规模、经营活动受制约的现象。

  缺乏资金,只能融资。

  技术创新型企业在信用贷款方面趋于保守,企业通常采用常规担保贷款方式,或用加强资产健全性等理由来融资。然而,一些贷款机构或基金,为保证安全性,普遍倾向于向优秀企业提供资助,那些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备受“资本”冷落。

  没有了盈利性机构的资金支持,只能期待政府扶持。但下面的一组数据也足以让这些创业型企业“心寒”:韩国的研发预算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加,但是针对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及产业化的预算却在减少;政府研发预算中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所占比重,从2007年的1.1%下降到2008年的0.7%。

  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应用需要有好的金融环境、人才培育体系及激励体制。而上述这些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正在让韩国的“创新之河”走向干涸。

  缺陷2:法律不完善

  四年零五个月,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已不算短暂;而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两家韩国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就在经历了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才结束了一场专利诉讼案。

  不完善的法律体制、有待提高的人力资源水平、繁琐的司法程序,让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白白浪费在了持久的专利纷争中。其实,这一问题是许多国家都遭遇过的。,集中管理专利诉讼案件。

  这种司法上的缺陷在过去还并不明显,可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语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间技术竞争愈演愈烈。近几年,韩国的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案件急增:2003年,该类诉讼案件是9445件;到2007年,这一数字就变成了19537件。因此而大喊困难的企业数量也成倍增加。

  但更可怕的事情不在于此。

  目前,国外的专利授权公司越来越多地活跃在韩国的市场上。前段时间,美国的一家专利授权公司就在韩国国内的8所高校购买了260多条创意。这看似是好事——创意被国外企业认可,并创造了价值,实则不然。因为,在不久的将来,韩国企业很可能就要因此被国外企业送上法庭。面对这一难题,韩国政府最需要做的,就是为韩国企业在应对国内外剧增的知识产权相关纠纷时提供政策上的援助。

  此外,产学界共同研究成果的所有权归属,以及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网络上著作权侵权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衍生的矛盾,需要新的法律体系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