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调查:中美贸易摩擦新形式

发布时间:2019-08-14 18:25:15


  11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决定应美国罗伯特·博世公司申请,对部分车用雨刷启动337调查。据悉,全球共有13家企业涉案,我国江苏省丹阳镇威汽配有限公司也牵涉其中。

  据悉,这已是今年外国企业在美提起的涉及中国输美产品的第15起337调查申请。与“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一样,一旦中国的上市企业被列为337调查的对象,其股价均会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姚文萍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37调查正逐步取代反倾销、反垄断成为我国企业在美国遭遇贸易摩擦的新形式。”

,337调查已逐渐成为抑制中国同类产品进入美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企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应诉。

  中国成337调查重灾区

  “337条款”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虽然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对美国影响深远。

  该条款规定,如果进口行为存在不正当竞争,并且对美国产业造成侵害,ITC可以应美国国内产业的申请发起调查。

  据了解,337条款所设计的不正当进口行为的范围很宽泛,实际操作中主要被用于制止侵犯美国国内有效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口。

  如果一旦认定某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国内有效的知识产权,ITC将颁布命令采取行政救济措施,包括排除令和终止令,可阻止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入美国境内,或者禁止已经进口到美国的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进行广告宣传、销售等商业行为。

  据统计,近10年中,亚洲涉案企业高达66%,2000年至2010年,涉及中国企业的337调查案件共94起,中国已成为337调查涉案最多的国家。涉案企业不仅包括各地中小企业,也有中兴、华为这样的跨国知名企业。截至目前,2011年被调查的案件也已经有15起之多。

  目前,337调查逐渐成为国外企业限制我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常用手段,其中以机电产品为主的调查占80%,而且部分国外企业一直试图扩大337调查范围。
  “今年6月底,美国OTTER PRODUCTS公司将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敦煌网列为337调查被告。这是我国电子商务网站第一次被列入337调查范围,应引起国内电子商务网站足够的警惕。”刘丹阳说。

  不少中国企业缺席337调查

  “由于对美国法律程序不了解以及需支付高额的诉讼费,许多企业被列为337被告后,往往选择不应诉。”刘丹阳说。

  据了解,337调查诉讼费通常为十几万美元,有时甚至高达几十万至上百万美元。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笔无法承受的庞大开支。

  北京嘉润道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涛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中美两国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差异巨大。

  中国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企业虽然有许多创新产品与技术,但缺乏保护意识,在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方面也没有前瞻意识,法律意识薄弱。

  此外,由于相距遥远,国内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对337调查作出反应,这也导致了企业缺席的情况频频出现。

  刘丹阳表示:“这反而给美国方面一个错觉,那就是中方企业确实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所以才不敢应诉,而不应诉的产品最后会被美国排除出国内市场。”

  此外,还有一部分涉案企业只是国外品牌的代工工厂,根据客户需求与来料、订单生产。由于代工的中国企业并不了解产品研发过程,应诉难度更大,最终只能放弃或者依赖外国企业应诉。

  “前几年反倾销的案件比较多,但这几年337调查数量飞速增长。我认为这是因为美国发现337调查对中国企业影响更大,对抑制中国产业发展更方便企业一旦应诉失败,产品就不能再出口美国。”刘丹阳说。

  是挑战更是机遇

  多位参会人士均呼吁,中国企业应积极应诉,这样才能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并在美国市场上有更好的发展。

  张涛说:“作为业内律师,我经手过几起国内企业被ITC进行337调查的案件,也是第一个受理此类案件的中国律师。我认为,突破国外知识产权壁垒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所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只有积极应对才能赢得市场。”

  张涛介绍说,他经手的中国贝发牌记号笔被美国著名公司Sanford(派克笔生产商)起诉的案件,最终以贝发牌记号笔胜诉而告终。而经过此次调查后,贝发牌记号笔对美国的出口保持稳步、高速增长,同时也在美国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知识产权形象。

  “337调查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姚文萍说。

  刘丹阳则表示,、不合理的337调查案件,会积极帮助企业与美方交涉,重点指导个案的应对,并开展应对课题的研究,加强培训与信息宣传。有关部门也将与美国调查机构建立交流机制,引导美方了解中国企业状况。

  针对企业最关心的高额诉讼费问题,张涛认为,应诉中有许多降低费用的方式。例如,制定最适合的应诉策略、与其他应诉公司联合抗衡、监控应诉全过程,或者选择最佳时机全身而退从而节约费用等。(本报见习记者 贺春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