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综述

发布时间:2019-08-30 17:11:15


  陕西最大的优势在科技,又好又快发展的希望也在科技。为此,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始终成为全省科技工作的主线。进入新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同时,陕西几十年来累积的科教实力以及在科技资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正是立足对省情的科学分析和把握,基于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时代潮流的深刻认识,顺应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需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西部强省,其目标之一就是科教强,这是陕西省在新阶段作出的战略选择。

  然而,要实现“科教强”,就必须有新的路径。在学习借鉴美国、日本、西欧等创新型国家,以及国内上海、江苏、重庆等省市创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省上领导亲自调研,主持召开多个来自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的高层座谈会,集思广益,把脉科教与经济结合难题,研讨思路与对策。2006年10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决定》,决定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用重大科技工程凝练科技发展主题,以局部的突破和跃升,带动相关学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实现科教强省新的路径。

  加大创新 引领支撑

  截至目前,“13115”科技创新工程共实施项目494项,省级财政资助7.4亿元。其中重大科技专项248个,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8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91个,重点科技园区项目52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150亿元。“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已经产生了一批富有成效的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通过科技创新工程这一最有力的抓手,进一步做强科技优势,为陕西省应对金融危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正在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实施这一工程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集成科教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把科技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此,科技创新工程就成为陕西省科技发展的主攻阵地和科教强省的有力抓手。副省长朱静芝统筹规划,指导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施中的新问题。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省财政每年拿出1.5亿元,2008年达到2亿元,2009年又增加到2.5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公共资金的支持。省科技厅等省级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迈开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双跨越”新步伐,科教强省进入“快车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要把优势做强,必须始终坚持创新。“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既是立足新形势新任务的一个创新之举,也是陕西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西部强省和创新型陕西诸多举措中的一个亮点,在西部省份中具有开创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