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重工集团:走自主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0-06-08 06:22:15


  3年前,当沈阳重型集团公司和沈阳矿山集团公司两个苦求生存的国企重组成北方重工集团的时候,人们充满了期盼。

  当然,也不乏疑虑。

  3年间,北方重工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发展迈上新台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2009年9月,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公布,北方重工集团榜上有名。而在此之前,北方重工已迈入“世界机械500强”行列。

  是什么使得北方重工集团这个庞大的机器快速健康运转并迅速成长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典型代表?整合全球制造资源,提升自主创新和成套服务能力,这是北方重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耿洪臣给出的答案。

  吹响盾构机国产化号角

  北方重工的产品涉及隧道工程、电力装备、建材装备、冶金装备、矿山装备等500多个品种。梳理北方重工的快速发展历程,记者发现一个直径达12米、重量达1000多吨的庞然大物的发展轨迹完美诠释了耿洪臣的话。

  是这个庞然大物,将北方重工集团推向国际舞台。

  它就是盾构机,全称全断面掘进机,号称“地下航空母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专用施工机械,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标志性产品。

  走进北方重工新迁入的盾构机装配车间,几台不同型号的盾构机正在组装,焊接的火花闪耀,200多吨的天吊伸着结实的手臂抓起几十吨的部件嵌入盾体,耳边不时传来阵阵巨大的轰隆声。

  “曾经在我们的眼里,盾构机就是长长的圆筒,是一个能吞沙削石的掘进器。”北方重工盾构机公司科研技术部实验车间主任肖羽曼告诉记者,“实际上,它如同一条长龙,涉及上万个零部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懈怠。”

  盾构机制造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只少量引进。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盾构机的巨大市场需求逐渐显现。一直怀揣着“造就造中国的大机器”梦想的北方重工主动出击,吹响制造国产盾构机的号角。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从未接触过地下机械。从基础理论到工艺流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土木建筑、测绘、遥感……盾构机很复杂,像个小工厂,涉及五六十个学科,我们都要从头学起,一点点地摸索、积累。”在加入盾构机研发团队之前,肖羽曼拥有13年的机械产品研发的经验,盾构机与其他机械设计不同,每个客户的生产环境都是有差异的,盾构机的设计就会因此而改变。肖羽曼说,那段时间里没有一个人轻松地享受过节假日,“我们下班后空余时间都是在相关学科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学习中度过的,节假日也是如此,因为我们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正是这种坚持使得他们在不断的自我学习完善中实现了超越。盾构机研发小组逐渐从最初的听从外国专家指挥,发展到基本独立完成设计新产品。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产品陆续独立研制成功,并开始装备我国众多行业和实现出口。

  如今,北方重工不仅能够设计制造土压平衡盾构机、泥水平衡盾构机和硬岩盾构机三种主要形式的盾构机,而且盾构机的11项关键技术有6项国产化率超过90%,还有3项达到50%,整机国产化率达到4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