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技与产业“联姻”的成功之路

发布时间:2019-08-06 00:03:15


经济日报

,。2010年,嘉兴中心为嘉兴市和浙江省贡献成果转化产值116亿元,连续第三年每年转化项目超过100个。嘉兴中心成立6年来,以成果转化、技术输出、新产品开发、测试检测、技术扩散咨询和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等形式,累计服务当地企业465家,被誉为嘉兴和浙江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嘉兴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为何如此之高?中心主任陈秋荣告诉记者,一个重要的创新做法就是建立科技成果工程化的“中试试验田”——嘉兴中心建立了22个中试基地,从实验室里做出的每一件样品,都要在这里经过各道工艺流程的反复改进,变成成熟的产品后,再“拷贝”给急需科技新产品的企业。这样一来,企业接受科技成果转化既有现成的生产线设备、又有标准的生产工艺流程,拿到手的更是可以马上生产的新产品,而不是需要进一步开发的新技术。风险小了,转化效率高了,成果自然备受企业欢迎。

  “在企业的发展中,,才有了公司产品的不断更新。”浙江中达轴承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5年前还是一家年产值仅3000万元,缺少技术、依靠贴牌生产的企业。嘉兴中心研究人员入驻后,依托先进技术,对准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帮助企业开发了20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2010年销售额升至2亿元,产品用在了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上。

  嘉兴中心的另一项重要经验是,面向中小企业需求搞研发,每年保持60%以上的项目来自于企业。几年来,嘉兴中心探索形成了“面向市场—收集难题—企业定制—开发研制—推广转化”的一整套可持续项目运行机制,,与当地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有机结合,为企业量身定做出新成果和新产品,并进一步将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加以推广。

  从“我做什么吆喝什么”到“企业需要什么我研发什么”,,2010年在光伏、通信电子、磁性材料等产业共转化项目55个,带动新增产值分别为46.58亿元、25.81亿元、21.51亿元。依托嘉兴中心平台,当地孵化培育了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助听器、新一代镁合金材料等10多个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在嘉兴实现了产销两旺的规模产业化;,在嘉兴猪粪沼液深度处理上有了用武之地。

  “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平台。”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说,对原本缺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嘉兴而言,嘉兴中心的落户带来了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的集聚,在推进嘉兴从投资带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面对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面对企业被激发出来的近乎饥渴的创新需求,,更加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更加舍得把资源要素向院地合作和科技引领投入,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嘉兴市市长鲁俊说。(郑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