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将加大非遗传承人财政资助力度

发布时间:2019-08-11 21:58:15


  “我的事业没有政府的支持是成不了的,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民间艺人的支持。”今年68岁的厚畛子山歌非遗项目传承人吴松君握着陕西省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的手紧紧不放,连声感谢。

  这一幕发生在西安市周至县文化馆内。12月15日一大早,周至县的33名民间艺人在这里齐聚一堂,集中领取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前来发放的传习补助,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无不洋溢着激动的喜悦。“我们就是要让这些奋斗了半辈子甚至是一辈子的民间艺人得到他们应有的尊重,这不仅是一次补助,更是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支持和对民间艺人的关心。”王智告诉记者。

  自2007年西安市政府给民间艺人发放传习补助开始,至今已有5个年头。每年12月中旬,西安市政府就委托西安市文广新局和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给西安市13个区县的96名民间艺人发放传习补助,每人1000元,发放方式有集中发放和下乡发放两种,有的送到田间地头,有的甚至送到炕头。艺人们在接受资助的同时也承担着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培养新人,积极配合各级文化部门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活动等责任和义务。截至15日,他们已到蓝田、灞桥、临潼等7个区县,接待民间艺人68位,发放补助6.8万元。

  另据了解,从明年开始,西安市政府保护非遗项目的专项经费将由50万元增长到200万元,市级传习补助由每人1000元增长到4000元。

  周至县是西安市非遗项目最丰富、民间艺人最多的资源大县,拥有民间音乐渭旗锣鼓、传统戏剧周至皮影、传统手工技艺周至剪纸以及民间舞蹈斗牛虎、濒临灭绝的大玉木偶等46个省市级非遗项目,民间艺人33位,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我们年事已高,对于艺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急需有人来接替我们。”周至县唯一一位雕刻木偶头的民间艺人郑志高,曾因脑溢血造成身体部分瘫痪,但是直至今日他也没有停歇。他告诉记者,他一定要把这项技艺传给后人,而不希望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后继无人。(黄晓峰、杨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