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的“入世”之路

发布时间:2019-08-21 10:55:15


  中国知识产权的“入世”之路

  

  “面对尚存的问题,我们从来不回避,而是长期不懈地去努力解决,并且确实收到成效。”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孙英兰

  

  “坦率地说,作为施行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之际,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日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坦陈,目前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制度仍不够完善、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仍比较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现象在一些地方、领域和产品中还比较突出,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时有发生。

  

  但田力普同时也表示,“面对尚存的问题,我们从来不回避,而是长期不懈地去努力解决,并且确实收到成效。去年10月以来,专项行动,今年11月9日,,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在短短的时间内,中国知识产权在快速发展,意识在快速提升。我们认为这种势头还会继续保持下去”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建立的。”据田力普介绍,。“相比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历史,我国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是非常短的,虽然只有近30年时间,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百余年的道路。当然,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田力普告诉本刊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8亿中国人当中,民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几乎等于零。当时,“知识”和“产权”是两个毫无关联的独立的概念,那时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应该是自由和无偿被传播使用的。任何知识都应该被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共享,将其作为财产并索取报酬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中国把四大发明无偿贡献给全世界,我们不也没有收产权费么?所以我们现在用别人的东西也不应该给钱,而应共享。”这种想法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虽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知识产权”这个词就被译成中文,但直到本世纪初,才正式被收录到数以亿计的中国学生普遍使用的《新华字典》中。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使中国下定决心实施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立法的过程中争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据本刊了解,中国几部主要知识产权法律的立法用了超过十年时间。但正是这些法律使得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更快地与世界接轨。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3种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超过786万件。过去10年间,来自中国和全球147个国家在我局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超过22%,是同期全球平均增长率的5倍多。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前10个月受理和授权发明专利申请分别为39.4万和13.9万件,同比增长33.7%和23.8%;受理《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的国际专利申请13429件,同比增长24.2%。截至9月底,国内权利人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29.5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