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发布时间:2021-05-27 11:03:15


  内容摘要:学生伤害事故的时常发生,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事实,要从法律角度正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明确各方在学生伤害事故之后的法律责任,并及时、妥善处理损害赔偿问题。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关系而不是监护关系,在学校未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造成学生人身伤害时,可产生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特别的学校责任,即补充的补偿责任;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学校过错的本质是教育管理过错,但还应当有条件地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关键词:概念 归责原则 补充责任 学校过错 举证责任

  最近多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 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 因学生伤害事故而引起的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日益增多,而且,学生伤害事故纠纷还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索赔数额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有关法律规定,准确理解、把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学校过错判断标准、举证责任等法律问题,对于妥善处理好学生伤害事故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对于学生伤害事故这一概念,我们应准确把握其本质特征。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范围,应当限于学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事故的种类,包括学生本人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死亡事故,以及学生造成的他人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死亡事故;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学校无过错的,学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调整范围。

  二、学校承担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从理论和实务上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义务究竟是监护义务还是保护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教育机构的义务只是依法负有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而不是《民法通则》的监护人的责任。

  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

  首先,学校与在校未成年学生的关系,是依据《教育法》成立的教育关系,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关系。

  其次,学校不是在校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对在校未成年人学生不负有法定的监护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而监护权的转移,需要有转移的手续,即在当事人之间订立监护权转移的合同,而该合同是根本不存在。再者,监护权从产生的方式来划分,一般分为法定监护、指定监护和委托监护,而从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学校不属于未成年学生法定、指定和委托监护人的范畴。

  最后,学校对学生未尽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对损害的发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三、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

  归责原则,是指行为人侵权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它解决的是侵权责任由谁承担的问题。在我国的民事立法理论中,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有三种,即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为过错责任。,即未成年学生受到损害和未成年学生造成他人损害两种情形下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这两种责任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第二款规定了学校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即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时的相应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这也是适用的过错责任原则。

  所谓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其中,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故意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不良后果,但仍希望或放任这种损害后果的发生。过失则是行为人违反了对受害人所应负的注意义务。在判断教师是否违反对学生负有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特定注意义务,即是否构成过失时,应采用客观标准,即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判断该教师当时的行为与一个具有正常判断能力的普通教师相比是否正确合理。当教师的行为达不到“合理的普通教师”的标准时,就构成过失。

  (三)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

  在处理学生伤害案件中,公平责任原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当适用。

  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又无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损害给予适当的补偿,由当事人合理地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则。

  在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适用公平责任原则,要求学校承担公平责任,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在确定责任时,只有在不能根据过错确定责任,或依据过错确定赔偿明显有失公平,或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第二,虽然学校的行为没有过错,但却从该行为中有所受益,应承担公平责任。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学生在比赛中受伤,如果相关各方均无过错,此时就可以应适用公平责任原则,认为学校是学生参赛的受益者,酌情对受害人进行补偿。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方可判令学校承担公平责任。

  四、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条件和依据

,就是补充的补偿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除了应具备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基本构成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件:第一,学生人身损害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所致;第二,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如果无过错也不会产生补充赔偿责任,损害的赔偿责任应当完全由加害的第三人承担。需要说明的是,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过错与第三人的侵害行为应当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不存在关联性,也不应当让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学校之所以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是因为学校在该伤害事故中存在过错,使本来可避免或者减少的损害得以发生或者扩大,因此学校应当为受害人向第三人求偿不能承担风险责任。在赔偿责任的承担上,受害人向侵权第三人请求赔偿时,如第三人无力或不能完全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向有过错的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请求赔偿的,被请求的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就应当承担补充的赔偿责任。

  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案例,如:某中学学生鲁某在上体育课当中,被一同玩耍的同学推倒在学校操场正在施工的管道沟内致伤,导致左臂多发性骨折。后经法医鉴定,鲁某为十级伤残。鲁某家长遂将某生和学校起诉,要求学校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操场是供学生活动的场所,应该属于教育教学设施。在本案中,学校在操场管道施工当中应当采取保护性措施、设置保护性设施,以防学生受到伤害。而该校未做充分的防护设施,因此对于鲁某的伤害,学校有过错,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五、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过错的判断标准

  校园伤害事故的赔偿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过错责任原则下,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要想让学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就必须证明学校在伤害事故中有一定的过错。这就涉及到学校过错的判断标准问题。

  学校过错的判断标准主要是看学校是否尽到了相应注意义务,即根据通常的预见水平和能力,学校应该预见到潜在危险或认识到危险结果而没有注意,或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学校是否违反了其注意义务:

  第一,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设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是否及时排除。如果学校人员明知或本应发现教学设施或建筑物存在危险,却仍置危险状态于不顾,让其继续存在,则应认定学校有过错。

  第二,学校是否制定了合理、明确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安全教育。

  第三,学校为避免人身损害事件的发生,是否已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果按照学校的职责要求,其应该预见发生人身损害的危险,而没有采取预防的措施,应认定为未尽相应注意义务。

  第四,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有义务及时采取措施救护受伤害学生,如因学校原因延误治疗造成结果加重,则应认定学校对结果加重部分负有过错。

  第五,学校是否故意对学生实施了伤害行为,如果是,则应认定学校有过错。

  六、学生伤害案件中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诉讼地位

  对于未成年学生致其他学生人身伤害的案件中,加害人的监护人以何种身份参加诉讼的问题,应当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在司法实践中,应将未成年学生及其监护人列为共同被告。因为在这样的案件中,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不仅仅是其法定代理人,同时又是损害赔偿义务人。如果不将监护人列为被告,可能会造成不是案件当事人却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局面,这必然导致对其诉讼权利的剥夺,使其无法行使相应诉权,如监护人已尽监护义务则可以减轻赔偿责任的抗辩权利等。

  对于此问题,,该条规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致人损害,应以侵害人及其监护人为被告,并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在确定民事责任时,如果监护人尽了监护义务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在执行时,侵害人有财产的,应先以个人的财产支付赔偿费用,个人无财产的或财产不足以支付赔偿费用的,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七、学生伤害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我国现有法律中,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在学生伤害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之规定,在综合考虑学校和学生双方权益的基础上,对学生伤害案件的举证责任应实行一般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由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承担举证责任。

  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学生伤害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应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这样的情形,一是法律、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之规定,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学生伤害案件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学校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学校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推定学校有过错,学校就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二是法官基于公平正义的考虑进行自由裁量,对某些个案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它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结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这就是说,法官在法律、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而出于公平、正义的考虑又必须对举证责任分配时,法官可以对举证责任实行倒置的司法裁量,这也是惟一可行的倒置举证责任的途径。因此,在学生伤害案件中,如果存在受害学生举证能力与学校相差悬殊等特殊情形,法官可依据该条之规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例如,:一名3岁幼儿,在全托期间,突然左眼充血,经医生诊断为外伤性出血。原告称老师曾用抹布抽打他的左眼,但校方和老师均予以否认。在本案中,如果按一般举证责任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应由原告举证,但原告为3岁幼儿,又在全托期间,监护人不在身边,如何举证?因此法官考虑到作为原告的受害人年龄过于幼小,客观上无法举证,与学校的举证能力相差悬殊等因素,就运用该条之规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幼儿园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幼儿园不能对3岁幼儿受伤作出合理解释,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推定幼儿园有过错,幼儿园就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纵上所述,对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归责原则、过错判断标准、举证责任等有了正确认识和定性,并能正确处理好学生伤害事故赔偿案件,理清各方主体在案件中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对于保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保障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管理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