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8-27 07:14:15


2008年01月02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年 16卷 3期291-294 医学空间(MEDcyber.com)1月2日消息,H.FABP具备在心肌梗死早期区分AMI与疑似患者的能力;与目临床使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相比,H-FABP定量检测用于胸痛症状人群中AMI早期诊断的诊断价值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临床特征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3月第3期刊登一项研究,研究者纳入早期入院(胸痛症状发生12h以内)的有急性胸痛症状的29例AMI患者与56例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组成待研究人群,对每位患者血清H-FABP浓度及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Myo)进行定量。绘制三种标志物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MI的受试者特征曲线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CHIVe),并对三种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进行比较。确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区分AMI患者与疑似患者的能力,比较H-FABP与临床现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广州市南方医科学南方医院检验科张鹏等研究人员研究显示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早期入院的急性胸痛发作人群中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H-FABP0.966(95%C/0.930-1.000),AUCcTeI0.914(95%C/0.837-0.992),AUCM。0.805(95%CI0.708-0.903)。AUCH-FABP与0.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显著性大于AUCMyo(P〈0.05)。

因此可见H.FABP具备在心肌梗死早期区分AMI与疑似患者的能力;与目前临床使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相比,H-FABP定量检测用于胸痛症状人群中AMI早期诊断的诊断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