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医药产业逆势上扬 聚合产能高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28 16:25:15


  2008年,海南医药产业拉开了整合序幕

  对于海南全星药业来说,是“全新”的年:整合海南先锋制药,形成海南全星药业、海南全星制药、海南全星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全星现代中药(南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产业集群聚集于“全星”旗下,一家新的“海南全星”即将成立并在筹备上市。而谁能想到,这家企业在2006年还处于负增长状态。

  像这样的动作海南医药企业在2008年还有许,行业产能正在渐渐集中,在市场上发挥出大的能量。与之相应的是,起步晚、总量小的海南医药产业在全省工业行业中逆势上扬,一路领先,成去年工业增长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产能集中带动自主创新

  围绕着一些带头企业,海南医药产业产能的聚集在2008年十分明显。

  除了全星药业,新加坡上市企业“斯达药业”在拥有海南斯达的基础上,将海南赛立克收入麾下。中国通用控股在海南控股了通用三洋、通用康力等制药企业。海灵制药与海灵化学、海南中和与和信堂的整合已经开始。新加坡上市企业“四环医药”在我省成立海南四环心脑血管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产能集中还带动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全球第二家、国内首家上市的最新一代长效高效止吐药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已于去年11月落户海口药谷的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国内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制药企业齐鲁制药,已投资1.5亿余元在药谷兴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2.5万余平方米,顺利通过了国家药品GMP认证,同时进行了多产品的注册申请,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将成为实力强劲的医药研究开发和新特药产品生产基地。

  不但有国外、岛外公司“走进来”,岛内企业也呈现出“走出去”的势头。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先声药业集团”利用联想战略投资和美国融资已陆续将烟台麦得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南京东捷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芜湖中人药业超过51%的股权纳入麾下。

  调整结构迎接市场洗牌

  就在2007年,我省85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只有12家企业产值过亿元,而它们的产值占了全行业的73%。全省单品规模普遍较小,“再林”、“肠胃康”、。

  产能集中度低一直是制约我省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小而散的产业结构给海南医药产业带来了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差、集聚人才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融资渠道窄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也必将带来药品供应流通格局的变更。大单采购,大型药企具有绝对优势,未来几年医药产业也将进入更激烈的洗牌阶段,我省医药产业面临的形势会更加严峻。

  省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03年“地产地销免增值税”政策的取消,2006年以来开展的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工作,在对我省医药企业带来冲击与压力的同时,也为我省药品研究生产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产能聚集及培育龙头企业提供了契机。“两大一高”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我省医药企业看清做大做强的方向。

   “海南医药企业正在走向以资金、品牌、营销网络为纽带的产能聚集与整合之路。。

  高速增长加快整合步伐

  去年以来,我省医药工业在其它各工业行业增速相对放缓的背景下快马加鞭,一路领先。据统计,去年1-10月,全省医药工业共完成增加值11.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比同期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快13.2个百分点,在所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工业行业中增长最快。去年10月,全省医药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6%,占全省全部轻工业增加值的20.6%,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0.5%和2.2%。

  良好的发展势头促使海南医药企业进一步加快了整合步伐。正在谋求上市的海南全星制药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刘建刚表示,上市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还能拓宽融资渠道,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本经营能力。奇力制药、三叶药业、亚洲制药等同样在积极进行上市的筹备工作。

  有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新医改以及国家扩大内需的措施还可能给医药行业带来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而练好“内功”,是医药企业从容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逆势而上的关键。

  随着我省医药产业整合步伐的加快,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差、集聚人才难、融资渠道窄等问题必将被逐渐破解,我省医药产业的美好前景可待可期。(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