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壳聚糖保持高增长姿态

发布时间:2019-08-03 15:14:15



  壳聚糖来自虾蟹壳等水产品加工业副产品提取所得的天然糖类物质由于壳聚糖在生物降解性、凝聚性和作为新型缓释剂的骨架材料等方面有不少优点,因此在医药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已成功应用于生物工程制药业,如作为细胞配培养基和固定化酶载体、中草药提取液澄清剂、新型缓释制剂骨架材料等。据F&S公司的最新报道,2012年全球壳聚糖年消费量将达5.14万吨。

消费量年增长率高达21.5%

《世界工业分析杂志》报道显示,几丁质与壳聚糖的消费量在2000~2009十年间国际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1.5%。其中亚太市场的几丁质与壳聚糖消费量约占国际市场总份额的75%。日本为全球最壳聚糖市场,年消费壳聚糖约2万吨左右;美国居第二,年消费壳聚糖约1.8万吨;其次为欧洲与加拿大。

壳聚糖是甲壳素最主要的衍生物产品,在国际上主要用于生产各种口服保健品,如抗骨关节炎的保健食品、减肥食品和抗高血糖食品等和调节体内酸碱度的保健食品等等。尤其是作为抗骨关节炎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壳聚糖受到了追捧。据了解,美国FDA已在2006年正式批准壳聚糖为GRAS(公认为安全的)级天然产品,因此,过去几年来美国市场上的壳聚糖类保健产品的年增长率超过21%,这种增长率在保健品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可谓一枝独秀。

据中国化学会甲壳素专业委员会专家介绍,在国外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下游产品多达数百种,不仅包括各种保健食品,还有健康饮料等新产品。日本是全球甲壳素/壳聚糖衍生产品开发最成熟的发达国家。就壳聚糖类产品的年销售额来看,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壳聚糖类终端产品的年销售额仅1亿多日元,到2006年已增长到了60多亿日元,预计日本今年壳聚糖衍生产品的年销售额可达75亿~80亿日元,增速十分惊人。

中国内需相形见绌

中国虽为世界最大的壳聚糖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壳聚糖的国内实际消费量较小。据中国化学会下属甲壳素专业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我国甲壳素年产量在2005年已达最高峰,年产量接近3.5万吨。

目国内虽有100多家甲壳素生产厂,但90%的厂家规模偏小,月产量仅数十吨。甲壳素产量和出口量较大的国内公司主要是江苏南通双林公司、浙江玉环金壳生物化学公司、山东青岛与烟台的几家甲壳素公司等。这些公司的甲壳素年产量合计约占国内甲壳素年产量的7成左右。

我国虽然是全球主要甲壳素和壳聚糖生产大国和出口国,但壳聚糖国内消费市场规模至今仍很小,国内对壳聚糖的知之者当然甚少。在内需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大量壳聚糖原料必然要流向国外市场。发展至今,中国已成为欧美及日本的壳聚糖原料生产基地。若按国内水产品年产量和加工量推算,我国每年可产生1000万吨以上的虾蟹壳副产品,在理论上这些水产加工业的主要副产品可用于生产出多达30万~40万吨的壳聚糖原料。但事实上,我国目前壳聚糖年产量始终在3万吨级上徘徊且产品多为低端产品。显然,这与我国壳聚糖下游产品开发力度小、投入太少而导致国内相关消费市场封闭有关。

壳聚糖水溶性较好,是作为保健食品理想的原料,而用于医药生产的壳聚糖比例较小。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壳聚糖原料主要用于加工减肥食品、降血糖食品、抗骨关节炎食品。肥胖、糖尿病和老年性骨关节炎患者这三种疾病在我国的患病人数极其多,但由于国内壳聚糖类保健品生产商不善于利用科普宣传、广告宣传等营销手段,直到现在国内广大消费者仍不知晓壳聚糖这一宝贵的天然降血压和减肥食品新原料的存在。如何让中国自己生产的壳聚糖加工的下游保健产品被中国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将成为摆在国内众多壳聚糖和壳聚糖下游保健产品生产商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目前壳聚糖原料仍在继续沿用化学法生产,产生废水数量极大,而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厉,将迫使这些国家减少生产壳聚糖,转而加大向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采购甲壳素和壳聚糖原料的数量,可以预见的趋势是,我国壳聚糖产业在未来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