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调解被指偏袒医院公平性公信力如何平衡

发布时间:2019-08-16 10:48:15


  案例

  又是一年秋去冬来,回想3年前那场让人备受煎熬的纠纷案件,陕西省的崔某总不能释怀。因为在与当地市医院发生医疗纠纷后的整整一年里,各种协商手段都未能使两方达成一致意见。所幸最终崔某和医院找到了当地第三方机构请求受理,案件在两个月后终于调处成功。

  3年前,崔某因患子宫肌瘤来到其所在市某医院住院治疗,医生检查后决定为其进行子宫全切术。手术中医生发现崔某卵巢上存在恶性肿瘤,在取得了患方家属的同意后,医生又为其进行了双侧附件切除术+双侧卵巢动脉高位结扎术+顺铂腹腔化疗。10天后患者崔某出院,同时院方嘱咐崔某两周后按时入院化疗。但是后来崔某并没有到原医院入院化疗,而是自行到省肿瘤医院复查,检查后医生告知其第一次手术不彻底,必须进行第二次手术。两个月后,崔某被迫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切除了大网膜、阑尾和盆腔淋巴。

  事后,崔某认定市医院医生的失职行为导致其在短期内进行了两次手术,并延误了化疗时机,造成二次手术的后果,市医院应该承担全部责任。起初,医患双方准备自行协商,但是两方对于崔某误工费的计算始终达不成统一意见,崔某坚称自己月入2~3万,但医方却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双方争论不下之时,医院建议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来调处,但崔某认为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也不外乎是“一家子”,对于它的调解崔某并不认可。无奈之下,崔某只好准备诉诸法律,,崔某犹豫再三也未能下定决心。几经波折案件始终悬而未决。终于,在市医院建议下,由当地第三方调解中心负责调解此次纠纷案件。由于第三方的独立和专业性,医患双方对其颇为信任,两个多月后,崔某和医院终于达成了协议。

  第三方公信力:公平公正,还要公益?

  第三方调解未出现之前,医疗纠纷的调解总在医患协商、。然而,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和互不信任,医患协商往往越调越乱,而卫生行政部门因为碍于与医院的“父子”关系,其调解更是广受争议和怀疑,诉讼途径则由于费时耗财而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而第三方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调解难”的问题,它所具有的公平、专业、公益等特点也完善了上述途径的种种不足。

  诚然,第三方调解机制在问世之初,由于拥有以往途径所没有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立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近日,,2011年1~10月,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专门组织共调处医疗纠纷14 976起,调处成功率81.6%,调解满意度在95%以上。

  “最快3.5小时解决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三年来调解中心共调处受案4314 例,其中调解3924例,调解率90%;结案3770例,结案率87%;调解成功3542例,占82.1 %,不服调解协议赔偿案转诉讼的占0.07%共3例,,每案平均调处时间49天。”抽取北京卫生法学会医疗纠纷调解中心2005~2008三年间医疗纠纷调解资料可以发现,第三方在解决医疗纠纷、帮助医生摆脱纠纷阴影上确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但是,就当全国各地开始推广第三方机制的时候,质疑之声也随之而起。各地第三方为保公平专业,纷纷推出改革措施,但怀疑之音却始终存在。

  为此,有些第三方机构为保独立公正,不接受任何部门的经费支援,以至于机构运营举步维艰;而有些第三方为了保证调解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努力招募医学、法学、经济学等专家来组建调解团队,却又招来人们“偏专、偏医”之说……人们对于“公平公正”的要求已经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这是否暗示着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信任缺失,到底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公信力该如何才能平衡?

  第三方之困

  有偏袒医院之嫌?

  北京最初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与医责险的承保公司共同合作,第三方的调解不向医患双方收取费用,所需经费全由保险公司从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按月支付。尽管第三方调解免费又有效,但与保险公司合作,许多患者总怀疑第三方会因为其调解的数额作为赔偿的依据,从而偏袒医院。“第三方调解的费用由保险公司的保费中支取,第三方会不会有偏袒医院的倾向,从而为保险公司省钱呢?”北京医院医患办公室主任魏亮瑜讲出了这一疑惑。

  在饱受怀疑之后,由北京市司法局、卫生局、调解委员会”。与以前不同的是,该委员会不与任何保险公司合作,在解除了部分人的后顾之忧的同时,委员会却只受理索赔金额1万元以上的纠纷案件,低于1万元以下的则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这到底使人欢喜还是使人忧,只有当事人清楚了。

  调解费用从何来?

  鉴于保险公司和调解中心合作有欠公正的考虑,山西的第三方调解完全属于一种援助机制。该委员会自成立以来,调解成功率和满意率虽然一直较高,但经费方面却有很大的难处。该调解委员会负责人韩学军曾表示,“委员会对于前来要求调解的患者,除了需要他们缴纳50元的资料费用外,没有其他收费,这样虽然保证了第三方的公益性,却也因此失去了经费支持。办公经费短缺成了第三方运营中的最大难题,就连办公用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都需要另行筹措。”

  无独有偶,于2003年底成立的江苏南京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南京民康健康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也因为经费的原因,以往医疗纠纷调解方面的业务基本上已处于停顿状态。

  如何保证专业性?

  由于医疗纠纷案件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各第三方调解机构都致力于拥有一支涵盖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队伍,以期保证调解的专业性。但是大部分患者对此并不买账,原因是调解委员会中的人员太过专业可能会有“偏医”之嫌。公众中甚至有声音要求淡化调解队伍的专业性,最好使非专业和专业人员中各占一半。

  “调解队伍中加入医学人才,患方便叫嚷不公平,那么加入了非专业的普通老百姓,这些调解人员会不会也被怀疑偏袒患方,而被称之不公平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孙鲁英表示,“如此,第三方的公正与否不就成为了一场争夺调解名额的游戏了吗?”

  第三方之公平秤何以倾斜?

  数十年间,第三方调解机制在我国虽然并未完善成熟,但是其优势长处却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否则发展速度也不会如此迅速。但是,第三方之所以阻力重重,到底是其公信力的不足还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严重缺失则有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