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不应成为“技术机器人”

发布时间:2019-08-24 19:47:15


湖北日报讯 □ 胡艺 雷振岳

《东方今报》11日报道,河南南阳一40岁孟姓男子突感胸闷、胸疼,因其父和哥哥以前都出现过急性心肌梗死,他怀疑自己也遗传了这种随时可能要命的病,于是赶紧叫其妻陪他到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生听其陈述后开了验血、彩超等几张检查单。妻子担心丈夫发生心肌梗死出现意外,请求医生先开点药给他救急,医生却坚持要“检查后再说”。而排队做彩超时,又被告知“下班了,下午两点再来”,结果该患者未等到做彩超就猝死在彩超室门口。医院最后给出的诊断结论是“心脏猝死”。

心脏病患者到医院就诊,希望医生采取紧急措施先开点药救急,医生却按部就班等“检查后再说”,致使患者排队检查达五六小时之久而错失救治时机。如此拖死无辜患者,实在令人痛惜!

然而,院方却称他们既没治疗也没用药,尚未进入真正的治疗程序,故而对此患者的猝死没有任何责任。其实,患者到医院看病,从挂号就诊开始,就与医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契约关系,医院就理应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何况,就此例而言,患方在就诊中已经明确要求医生先开药救急,以防发生意外。作为医生,也应该预见到心脏病发作的严重后果。显然,此位患者的猝死,是医院就诊服务不完善,医生固执己见,过分依赖仪器检查,错失治疗良机所致。在我看来,此类冷漠的机械化程序,是比疾病本身更为可怕的恶疾。

诚然,治病先检查是一般的诊疗规则。但规则的功能是保护病人而不是漠视病人生命。有些急症未必要做完全面的检查后才能施治。《执业医师法》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上述心脏病患者家属请求先开点药救急,医师是应当酌情考虑的。毕竟,医师不应当是“技术机器人”。

遗憾的是,现在医生成了“技术机器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医护人员看病治病只重“技术参数”,缺失人文关怀精神。此事警示医方,看病治病固然要借助“技术参数”,但不能完全依赖“技术参数”。事实上,面对急性心脏病患者,医生多可通过“望闻问切”初诊出来,然后只做最直接的心电图检查即可给药。医务人员面对病人,最关键的是要多些人文关怀,多些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心。说到底,责任心才是一剂最好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