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打“三张王牌” 吸引高精尖人才

发布时间:2019-08-05 07:18:15


高级“打工者”新区带来了知识和智慧,也为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高级“创业者”是各领域的高精尖代表,引领着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为了吸引高级人才,滨海新区同时打出了“孵化留学生企业”“情感招商”“设立专项资金”三张王牌,增加新区的吸引力。

  王牌1

  孵化留学生企业近500家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和创业发展平台,是新区搭建的两人才发展平台,两大平台的建设,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新区人才办负责人介绍,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究中心等是新区吸引人才的主要工程载体,这些载体的落户可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快车道。

  【现状】 截至目,新区有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57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95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63家,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1家。建设了20多生产力促进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园区。同时,新区以创业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等创业、创新平台为载体,整合区域产学研资源,发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高端引领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孵化留学生企业近500家。

  【个案】 采访中,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群杰告诉记者:“滨海这边跟其他地方不太样,基本上都是让你先来,来了再说,如果项目确实很好,政府就会长期给你帮助和扶持。”在回国前,汪群杰考察过很多地方,但最终他把公司落户在了滨海新区。一方面因为自己是天津人,另外一方面也更看重政策的长久性。

  跟很多海外留学生一样,在国外的18年里,汪群杰一直想将来有一天自己一定要回国。“2004年,终于回国了。一开始是两头跑,因为美国那边还有一个公司,基本上每年要跑5个来回。以前,国内很少有人关注材料领域,因为这个领域属于吃力不讨好的,投入大,但收益不高。”

  2007年,由于国外的客户要来天津考察,博纳艾杰尔需要找一个新的地方。就在汪群杰寻找新厂址的时候,泰达国际创新创业园的负责人找到了他,为他的公司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新家”。“如果在别的地方,租金加上装修费用,怎么也得上百万,但天大科技园里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租金方面也有很多优惠,只需要二三十万就可以了。”

  王牌2

  “情感招商”吸引高级人才

  除了研发经费、工作待遇等事业发展愿景,便利的交通、优质的公共服务、子女就学等多方面生活诉求,始终是海外人才选择回国工作、生活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在此方面,新区也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在招商环节,新区的各部门还打出了情感招商的牌子,用自己的诚意和热情,打动了一位又一位高级“海归”。

  【现状】 目前,新区总投资达1.5万亿元的“十大战役”全面开工建设,550多个大项目先后启动,会聚了2000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家,2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和6万名技能人才。“按照工程项目每推进一步,人才就要跟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新区将实施人才接力计划,让人才在开发区建设的第一线历练成长,实现事业与人才协调发展。”新区人才办负责人介绍,为引才引智,新区搭建了多样化的人才智力引进平台。

  在发挥“津洽会”等常规引才平台作用的同时,新区还定期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建立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并充分利用京津地区高校资源,建立了87个大学生见习基地和20多个高校英才俱乐部。预计到2015年,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0万人,领军人才超过300人。

  【个案】 滨江药物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红旗就是被诚意招商感动而来的。“一开始想去上海,地方都已经选好了,就差签协议付房租了。”在签协议付房租前夕,田红旗参加了由欧美同学会等主办的2007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组织有回国创业意向的留学生,在全国范围进行考察,那次活动是我第一次到天津。”在活动周期间,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院副院长周泽奇和田红旗住在一个房间。“一路上,都在跟我说天津有多好,滨海新区有什么样的优惠政策,说得我很心动。后来才知道,他是负责招商的。”

  “回美国后,周院长又去过我家两次,非常有诚意。”经过考察以后,田红旗觉得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抗癌药物,而张江没有这方面的大医院,不利于后期的临床试验,经过综合比较,田红旗最后将公司落户在了滨海新区。

  王牌3

  专项资金实现梦想

  【现状】 去年,滨海新区设立了“滨海新区重大人才工程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资金不少于1亿元,用于重大人才工程奖励,并出台多项配套政策,鼓励新区企业建立人才高地,为各类人才在滨海新区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资金保障。

  【个案】 在相关部门出台各政策留住人才的同时,入驻新区的高级人才也在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回报支持和帮助,于在林就是其中一位。2004年,当手上的新药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可以进入临床前试验的时候,于在林马上开始了回国的各项准备工作。

  虽然身为天津溥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但于在林更喜欢别人称他为教授或老师。“我是科学家,不是企业家,我的企业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我们的目标就是做新药,搞研发。”与很多单枪匹马回国创业的人一样,于在林是创业“夫妻档”。

  回国前,于在林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在美国进行新药的研发。曾经在大港油田做过石油工人的他,早就把天津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当时考虑得挺多,首先是成本问题。”于在林告诉记者,做新药的临床试验成本非常高,而在天津有很多的医院,做新药的临床试验会比较方便,而且成本也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