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进程与前景

发布时间:2021-02-28 18:20:15


  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进程与前景

  首先,由于上述制度成因,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就具有了损失可能性大的特征。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所有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预计都能够被偿还,即使是高风险贷款,也能通过高利率得到补偿。只有借款人发生某种未预见的特殊情况、贷款偿还的可能性接近于零时,贷款才变成不良贷款(non-performingloan,NPL)。一般正常情况下,不良贷款只占贷款余额的5%以内。西方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处置方法,是尽量帮助借款人恢复盈利能力,以求贷款偿还,在无力回天的最坏情况下,该笔贷款直接冲销银行利润。与西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相比,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的损失可能性大得多。

  其次,由于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政策性贷款,所以在不良贷款的处置中,、。我们知道,中国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现代化,为实现最终目标,改革必须在各种相互冲突的阶段目标之间进行平衡,将改革给人们带来的困难最小化,将改革的动力或者说压力最大化。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上,中国也一样试着在寻找最优平衡点,即如何在各相关利益主体(财政部、、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之间分担政策性贷款的损失。目前采取的办法是在四家国有银行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MC)。对于四大国有银行来说,在1999年剥离了1.4万亿政策性不良贷款之后,未来存在的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未来是否会产生新的不良贷款?四大银行释放负担之后,将像西方商业银行一样经营。只有企业效益非常好,银行预计贷款能够获利回收时才发放贷款,贷款本息的偿还概率大大提高。银行的获利能力将被用来评估银行业绩并决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收入,所以银行有动力进行商业化经营。客观上形成的商业贷款硬约束环境也将强化中国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效率。国有银行被政策主导,成为政府实施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社会稳定政策工具的现象终于结束了。国有银行未来的不良贷款预计将大大减少。二是银行按面值出售不良贷款获得的主要不是现金,而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券,这些债券是否能按期付息、到期还本呢?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券从名义上并没有获得国家的直接担保,但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家全资所有的金融机构,其债券的清偿应是获得了国家的隐含支持,这种债券最终偿还担保上的“模糊性”,我们相信是有意安排的,是为了未来在国有银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国家财政之间分担不良贷款处置损失的一种需要。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其不良政策性贷款换成了等额的资产管理公司债券,资产风险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于资产管理公司为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巴塞尔协议规定,其债券的风险系数只有20%,而不良贷款的风险系数为100%,按照4%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计算,1.4万亿的资产置换减少了对四大国有银行448亿元的核心资本要求,明显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另外,从2002年开始,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对其债券进行了利息偿还,这是一个良好开端,但是支付的利息并没有达到国有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这也反映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回收现金的困难。

  资产管理公司未来最大的风险是能否对不良贷款顺利回收,以及现金回收率如何。表1是截至2003年1季度末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累计情况。2.。

  可见,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进程相对顺利。当然越往后困难越大,因为优先处置的是质量相对较好的和有抵押的一些不良资产。由于现金回收率只有20%,与资产管理公司债券付息和未来还本之间还存在差额,这个差额将由资产管理公司向中央银行融资解决,同时国有银行也将适当降低所要求的债券利息,承担部分损失。最终在未来资产管理公司终止清算时,将由国家财政、中央银行和国有银行按适当比例分担损失,但这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已经十分微弱了,这是因为一则经过多年的现金回收、股权转让等处置活动,不良贷款资产的总体损失已经下降,二则最终损失的清算已是在未来十年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