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金融业发展原因

发布时间:2019-08-19 16:25:15


  我国民间金融业发展原因

  民间金融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通过绕开官方正式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的、未得到国家法律认可的、。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民间金融活动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无组织无机构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如企业相互融资;二是有组织无机构的各种金融会,如标会、摇会等;三是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各种融资形式,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基金会等(中国典当联盟网更正:典当行是国家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融资公司,并且在国家以及地方十一五规划中明确鼓励扶持典当行业发展)。

  2005年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所发布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称,2004年以来,我国民间融资趋于活跃。民间金融活动的存在对缓解资金紧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金融领域甚至国民经济都带来了一定风险。为此,必须探析民间金融存在的原因,以便进行引导与规范。

  一、民间融资存在的内因:资金供需两旺

  (一)民间资本充裕,资金供应旺盛

  (1)民间积聚的大量财富需要寻求出路。根据<(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和《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04~2005年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以较大幅度提高。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比上年增长7.7%,2005年为10493元,比上年增长9.6%;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比上年增长6.8%,2005年为3255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东部发达省份居民收入水平最高,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分列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前5名,其年收入都超过万元;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江苏分列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前5名。同时,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安徽、四川、陕西、河南、贵州等省的农民收入增速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黑龙江、重庆等地的农民收入增速近年来超过了城镇居民。另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一部分从事个体经营、创办企业比较早的人已经积累了相当规模的资金,部分被征用土地而获得补偿款的农民及先富起来的私营业主手里也积聚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资金迫切需要找到投资获利的渠道。

  (2)民间融资相对风险小,收益高。就正规金融领域而言,我国居民投资投向的选择非常有限:一是用于银行存款,但储蓄利率收益相当低;二是用于购买国债,但我国国债发行量小,吸纳民间资金的量非常有限;三是投资于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但市场投资风险大,许多居民不愿接受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工具。

  为了提高收益率,民间资本投向了非正式金融领域的民间借贷,其投资风险介于银行存款和证券投资之间,而收益明显高于银行存款。有业内人士在考察了浙江省的民间金融后发现,大量资金并未存入银行,主要在民间流动。江浙一带民间资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关机构对资金持有者以固定的年收益率为基准融资,杭州、宁波等地年收益率基准为11%-12%;二是资金持有者以地下金融机构为中介加入到资本二级市场,按照保证8%收益率,超过部分的盈利再按三七分成,其中资金持有人分三成的“保八分三”原则进行投资。上述两种投资方式对收益率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底”。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大

  (1)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求民间融资给予资金支持。无论民营企业规模大小,客观上都需要以融资解决资金临时周转问题,或补足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的资金需求。但是,民营企业要通过正规渠道融资比较困难,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功能也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民营企业只有向民间金融借贷。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地区,中小企业资金有将近80%来自民间金融,即使在贵州省,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贡献率也占到了50%。

  (2)民间金融需求的结构特征。民营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融资结构。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民营企业的成长已进入中年期,依靠正规金融,尤其是通过股权直接融资的比重提高,民间融资的比重有所下降;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成长尚处于婴儿期,对地下借贷的依赖性很强,主要依靠民间途径融资;中部地区的民营企业接近青年期,还需要一定民间金融的支持。调查表明,西部6省民营企业43.18%的融资来自民间借贷,中部为39.8%,东部最低,为33.99%。

  (3)民间金融的需求领域已大大拓宽。目前,民间金融已不仅仅用于解决民营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有些地方乡镇建办公楼、教学楼,也会寻求民间借贷;一些中学、医院也通过民间借贷方式搞基建,买设备;更有甚者,人们生活中的紧急支付也常借贷于民间金融……有些地方民间借贷资金还出现了游资化倾向,某些企业、个体工商户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以后,转而去炒作房地产、钢材、煤炭等“过热”产品,或去投资购买小水电、小船厂等项目。

  (三)手续简便、信息内部化特征为民间金融提供了发展空间

  (1)期限灵活,借贷手续简便。民间借贷多为信用贷款,以人际关系为基础,一般不需要抵押物,也无需担保,风险防范以亲朋好友获取的信息为保证,这种人缘或血缘、地缘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正规金融风险评价体系的补充。大部分民间借贷手续简便,一般只打借条,借据上只列出借贷双方姓名和金额,利率由口头协商或随行就市,期限大多较短且不确定,债权方可随时收回贷款。这种状况符合个体私营经济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成为个体工商户和初创中小企业理想的融资途径。

  (2)借贷双方信息对称。民间借贷多在“圈子”内进行,彼此知根知底,容易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信息对称可以省去大量的调研费用和审核批准程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例如,江浙资金“圈子主义”极其明显,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行规,他们奉行的原则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般都有固定的长期客户,诚信是其第一要素。

  二、民间融资存在的外因:正规金融渠道融资不顺畅

  (一)主体缺位,银行融资主渠道不顺畅

  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商业化改革步伐,出于资金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综合考虑,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信贷权限集中到省分行甚至总行。一些贷款不良率高和经营亏损严重的县级行的贷款权限被取消,保留一定贷款审批权的基层行为数甚少且权限较小,不少县域机构被撤并、降格。即使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农业银行,也从农村地区撤离,把重点放在了大型项目和农业基础设施贷款上,县级及县级以下机构的主要职能只是吸收存款。农村信用社名日为农村经济服务,但由于规模小,难以承担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这种格局与飞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地方经济、民营经济形成了强烈反差,资金需求不得不通过民间融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