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8-08 15:35:15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民事侵权,在遭到侵权以后一定会要侵权人对自己的损失进行赔偿,在赔偿之间需要确定责任的归属,如果是紧急避险或是正当防卫,那么侵权人就无需承担责任,所以发生侵权行为以后要将责任进行归属,那么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哪些

  1、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要件的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了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确立了该原则作为我国侵权法一般归责原则的地位。过错推定是在某些行为人的过错无法判明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所适用的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变通方式,它根据损害事实的发生推定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除非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无过错方可免责,我国《民法通则》第125-126条关于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建筑物等致人损害的规定就是采用了过错推定原则。

  2、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以行为人过错的存在判断行为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该原则的责任范围通常有限额,仅适用于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形,在《民法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中有明文规定。

  3、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又对受害人显失公平时,依公平原则在当事人之间分配损害承担的责任原则。因此,适用此原则的前提必然是该侵权行为只能是一般侵权行为,而且加害人的主观上不能有过错。对于此归责原则的适用,在《民法通则》、“民通意见”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也有明确的规定。

  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类

  1、根据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同,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一般侵权是行为人基于过错直接致人损害,因而使用民法上的一般责任条款的行为。特殊侵权是指行为人虽无过错,但他人的损害确系与行为人有关的行为、事件或特别原因所致。例:因特定主体(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致人损害的行为)

  2、根据侵害对象的不同,分为侵害财产权行为和侵害人身权行为。

  3、根据致害人的人数不同,分为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

  4、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不同,分为积极侵权行为和消极侵权行为。

  三、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

  1、时间顺序排除法:即依据行为和损害发生的时间先后来判断。行为于损害之后发生,则不存在因果关系。

  2、客观性判定法:即若行为作为损害的原因,它应当是一种客观存在。假如行为只是在脑中想象出来并未实施,那因果关系必然不成立。

  3、剔除法:若某一现象(或行为)被剔除时损害结果仍然发生,则认定被剔除的现象(或行为)与损害不构成因果关系。

  4、代替法:与剔除法类似。用合法行为替代原行为,若能是损害被避免,则可以认为原行为与损害构成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三种,在实际操作中适用的最多的就是过错责任原则,由过错方来承担对方的损失,还有一种是无过错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侵权人就算没有过错也要进行赔偿,最后一种就是公平责任原则了,双方各自承担一部分责任。以上就是“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有哪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