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如何应对医疗事故

发布时间:2019-08-05 10:13:15


,我国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从2002年9月1日起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这是一个尝试,医院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课题,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大家都没有经验,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经过一年的实践,从已鉴定过的88起案例中,我们认为医院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认识鉴定工作的重要

从现有案例的鉴定看,我们深深感到,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相当重视,每次鉴定除患者及其家属参加外,大部分患者都聘请了律师,对鉴定会上陈述的内容和要答辩的问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推敲过的“有力武器”,对提供给专家鉴定的材料都是经过认真细致研究论证的,有的陈述材料长达数万字,有的陈述材料列举出数十篇权威性的文章和著作,以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的患者及家属的陈述词非常流畅,娓娓动听,很有感情;也有声泪俱下,带有浓厚感情色彩者。反观医院的陈述答辩,大部分医院做得很好,但也有部分医院,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重视不够,在鉴定会上多半像参加学术讨论会一样,经治医师报告病历,科主任补充发言,机关干部表明态度,没有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的医院畏首畏尾,片面误认为因出现某些差错而不敢大胆正视专家和病人,未上战场先惧三分,致使医院处在极为不利的地位。

事实证明要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首先要端正态度,摆正位置,提高认识。

一、要明确鉴定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我们认为医患双方对医疗中的某些措施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发生了争议和纠纷在所难免,医患双方提请鉴定,由医学专家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为缓解医患矛盾提供了依据,,是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的必要措施。不能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仅仅看作打官司,更重要的是缓解人民内部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护易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做好鉴定工作的首要作用是缓解医患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一点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第二、“前车覆 ,后车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我们已鉴定过的医疗事故争议看,无论最后定为事故或非事故,都有很多、很生动、很现实的经验教训,有些案例就连行医几十年的老专家、老教授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有很多值得研究探讨的价值。只要我们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每一个从医者都是宝贵的财富,对照各医院的医疗工作都是一面镜子。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要明确鉴定工作的法律性和严肃性

我国现行的法律形式体系,一是宪法,二是法律,三是行政法规,四是地方性法规,五是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六是规章。其它还有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的,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对上要服从和服务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会制定的各种法律,如宪法、民法、刑法、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对下要统辖和制约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单位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实施办法等。因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具有承上启下的法律作用。

三、要明确鉴定结论的排它性和权威性

,明确指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做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系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病员及其家属如果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起诉的,。如果当事人对卫生行政机关作出的医疗事故处理决定不服,,。

,明确指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已做出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最终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争议拒绝做出处理,当事人以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审判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的,交由条例所规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对医疗事故的鉴定,不能由外行妄下结论,这不单是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而且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作法。,他们认为,对于不是科学家和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法官来说,对专家学者提供的科学方法及相关结论作出是非判断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对科学本身还处于试验阶段或不确定的领域中发生的案件。,除非他们的结论有明显的错误。

面对鉴定结论的排它性,我们在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时,完全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尊重事实,依法鉴定,其要求是极其严格的。

第一、 。

第二、 、卫生局或医患双方共同委托进行的,按照法律程序和手续办理。

第三、 参与鉴定的专家都是本地区三级医院和司法鉴定部门推荐上来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有的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等,代表着本地区乃至全国的最高水平。

第四、 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时实行的是合议制,专家鉴定组的人数是单数,涉及主要学科的专家不少于专家组成员的二分之一,同时还有相关科系的专家参加,涉及死因和伤残等级鉴定者还要抽取法医参加。

第五、 每例鉴定都有5~7名专家参加,有时多达9人,这些专家都是医患双方认可的,是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鉴定会的大部分时间都在3个小时以上,有的长达5-6小时。

第六、 鉴定材料都提前7天送达专家手中,参与鉴定的专家都能认真仔细的阅读鉴定材料,并结合案例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