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同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发布时间:2020-07-08 02:07:15




  1.证据的分类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书证,是指用文字记载人的思想或行为以及用符号、图表等表达一定的思想,其内容能够证明事件真实情况的物品。

  (2)物证,是指凡能够以自己的外形、质量、规格、特征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

  (3)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所记录的内容或者反映的图像以及电子计算器储存的数据和材料,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这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诉讼中来的一种新证据。

  (4)证人,。,称为证人证言。证人证言一般应由证人到庭用口头陈述,但证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到庭,也可提供书面证言。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根据所提供的案件材料,、鉴别后所作的结论。

  (7)勘验笔录,、检查所作的记录。

  2.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证据的提供

  证据应由诉讼参与人提供,但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

  4.证据审查、判断

,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应当辨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

  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

  提交外文书证,必须附有中文译文。

,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当事人拒绝陈述的,。

  对于不能正确表达意志人的证言,不予采信。

  5.证据的鉴定

,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

  鉴定部门及其指定的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

  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结论,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鉴定人鉴定的,应当由鉴定人所在单位加盖印章,证明鉴定人身份。

  6.证据的勘验

  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并邀请当地基层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派人参加。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成年家属应当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

,有义务保护现场,协助勘验工作。勘验人应当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当事人和被邀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7.证据的保全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

  8.对合同的审查

  合同诉讼中,合同为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合同的审查对合同诉讼具有很重要意义。合同的审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合同主体资格的审查;(2)对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进行审查;(3)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审查;(4)对合同的形式及审批手续的审查。

  (六)合同诉讼的一审程序

  1.起诉

  合同纠纷起诉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同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了争议,以自己的名义,。

  (1)起诉的实质条件:有合格的原告,即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page$
  (2)起诉的形式要件。,并按被告人数提交起诉状的副本。起诉状应当写明下列内容:①当事人的有关情况。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等。如果有代理人的,需写明代理人的姓名、住所、工作单位以及与当事人的关系。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法人或者组织的名称、单位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②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住所等。,起诉的年、月、日,起诉人签名或者盖章。法律在规定书面起诉的同时,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对于原告书写起诉状困难的,又规定了可以口头起诉,,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2.审查与受理

,予以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立案后,应当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人,被告人从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对不予受理的案件,。当事人不服的,。

  3.开庭审理前的准备

  (1)依法发送起诉状、答辩状。。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当然提出答辩状是被告的诉讼权利,是否行使,由其自己决定。被告不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的,。

  (2)告知当事人有关诉讼权利和义务。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告知的方式可以是书面方式,即在受理案件通知书中告知原告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在应诉通知书中告知被告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也可以口头告知。

  (3)依法组成合议庭。案件受理后,。从开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到案件审结,都应当在合议庭所有成员的参加下进行,合议庭成员自始至终对全案的审理负责,以充分发挥合议庭的作用,保证办案质量。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4)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5)依法追加当事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追加为诉讼当事人。

  4.开庭审理

,、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开庭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然后开始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出示书证、物证,宣读鉴定结论、勘察笔录。法庭辩论终结,可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开庭审理后,可能因为出现某些法定情形而造成无法继续开庭,需要延期审理。

,或者在开庭审理时,由于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形,造成无法开庭或者庭审无法继续进行,因而被迫推迟开庭日期或暂停庭审,改期进行。延期审理和开庭中的休庭不一样。休庭是在正常的诉讼程序中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开庭的暂时休息。例如案件不能在一次审理中完成,休庭一段时间以便安排在第二天或哪一天继续审理。延期审理则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只有出现了法律规定的原因,才能延期审理。

  延期审理主要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发生:(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2)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3)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4)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开庭审理后,在诉讼进行中,可能因出现某些法定情形导致诉讼程序暂时中止,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中止的情形有:(1)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2)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其是否参加诉讼的。(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5)案件的审理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6)其他应中止诉讼的情形。

  在诉讼进行中,由于存在或发生了法定的特殊原因,使正在进行的诉讼无法继续进行或没有必要进行下去而结束全部诉讼程序,这就是诉讼终结。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合同诉讼中,可能发生终结诉讼的情况主要有:(1)合同是在法人和自然人之间订立的,如果原告是自然人,在诉讼中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案件可以终结。(2)如果法人与自然人订立的合同,被告是自然人的话,在诉讼过程中,被告死亡又没有遗产的,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其他人来接替被告进行诉讼的,诉讼应当终结。

,而不应以注销案件的形式予以结案。终结诉讼的裁定可以是口头形式宣布并记入笔录,但一般应作书面裁定并送达当事人。终结诉讼的裁定一经作出便发生法律效力即诉讼终结了。诉讼终结后,同一当事人不能基于同一理由,就同一诉讼标的再行起诉,。

  5.判决和裁定

  审理过程中,原告自动撤诉的,;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要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

,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审判的,应当在10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

  (七)二审程序

,;,。

,应组成合议庭,经过阅卷和调查,询问当事人,在事实核对清楚后,认为不需要开庭的,也可以径行判决或裁定。如开庭,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调解书送达后,。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1)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3)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或查明事实后改判;(4)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

  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维持原判的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从即日起即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自动执行。

  (八)审判监督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或者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又叫再审程序。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但不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第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第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第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第四,,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第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枉法裁判行为的。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应当再审。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裁定,、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

、裁定,、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

  (九)合同诉讼的督促程序

  1.督促程序的概念

  督促程序,又称债务催偿程序,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催促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债权人清偿债务的一种程序。

  2.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

,督促程序是适用于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案件。这一规定,说明了督促程序适用的案件种类是债权人要求债务人给付一定内容的债权债务关系案件;债务人给付标的限于金钱和有价证券。金钱是指货币,即以票面标明的金额表现其价值的。在民事法律中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种类物。有价证券是设立并证明持券人有权取得一定财产权利的书面凭证。有价证券包括汇票、本票、支票以及股票、债券、国库券、可转让的存款单等。

  3.督促程序的特点

  (1)督促程序是一种非讼程序,它不能解决当事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争议,它是依债权人申请而开始,,不须经过法庭审理,而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在整个程序过程中,没有双方当事人对质,不存在对债权债务关系本身争议。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审判程序。但是,如果债务人对债务提出异议,,债权人应另行起诉,适用审判程序处理。

  (2)督促程序简便,无须答辩和庭审,仅依债权人申请为基础发出支付令,债务人不提出异议,支付令即生效。此诉讼程序省时省力简便的多。

,仅就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进行审查,对债权的内容则不必进行实质性审查就可以直接发出支付令。

,即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效力。。
$page$
  4.督促程序的具体规定

:督促程序进行的具体规定如下:

  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

  (1)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2)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

  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债权人提出申请后,。,由审判员一人进行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申请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

,申请人撤回申请的,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债务人不在我国境内的,或者虽在我国境内但下落不明的,不适用督促程序。支付令应记明以下事项:①债权人、债务人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②债务人应当给付的金钱、有价证券的种类、数量;③清偿债务或者提出异议的期限;④债务人在法定期间不提出异议的法律后果。支付令由审判员、书记员署名,。

  向债务人本人送达支付令,债务人拒绝接收的,。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十五日内清偿债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债务人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的,,应当直接裁定终结督促程序。债务人对债务本身没有异议,只是提出缺乏清偿能力的,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债务人的口头异议无效。

  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后,不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不影响支付令的效力。

  债务人在前款规定的期间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

  督促程序终结后,债权人起诉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驳回支付令申请的裁定书和第一百九十二条终结督促程序的裁定书,由审判员、书记员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