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改写中国物流业

发布时间:2019-09-10 02:09:15


  政策出台

  中国本土的物流业,在长达几年的蹒跚成长、积极转轨之下,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总有些波澜不惊,然而,就在最近却出现了风云骤变之势。对此,业界眼明心亮:皆因政策层面的“一石”激起了千重浪。

  7月31日,外经贸部发出通知,明确将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和北京、天津、重庆、上海四个直辖市及特区深圳作为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试点。消息一出,业内外皆惊,很明显,这将是我国承诺加入wto后在三年内逐步开放物流业的一个实质性的动作,它标志着物流业这个有着“第三利润源泉”之称的行业将正式对外开放。

  虽然在外经贸部的通知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细则——诸如:允许境外投资者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形式投资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允许境外投资者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形式投资经营国际流通物流、第三方物流业务;以及境外投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50%,合资企业第一大股东的苛刻要求——显然,政策层在尽可能的为本土物流做着“细致的保护”——但明眼人都清楚得很,既然政策口已经被打开,接踵而至的外资潮无疑会改写本土物流的历史。

  数字外资

  一组最新的数字显露着外资潮涌中国的迹象:8月15日,外经贸部外资司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增速超过18%,一举打破了自1995年起,持续5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缓慢增长期。照此增势,有官员预测,今年利用外资将突破500亿美元,外资进入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金融、物流及民航业。而这一标志性的新高不仅会将外商投资带入“恢复性增长”期,同时预示着入世之后“新一轮引资高潮”的到来。

  就北京市而言,据统计,今年以来外商投资第三产业项目——房地产项目、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和现代物流领域已达到461个,合同外资金额为8.9亿美元,分别占同期项目个数及合同外资比重的 60.7%和60.4%。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外商投资的物流企业17家,住友、富士康、联强国际等物流项目仍在洽谈中,嘉里京泰正在增加投资并逐步实现简单物流向现代化综合物流的跨越。

  其实,有外资介入我国物流业始于1984年,当时fedex(美国联邦快递)进入了中国,此后十几年间,fedex的内地服务城市名单直线上升增加到现在的202个;2001年,世界快递运输业巨子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又获得了在中国的直航权,据悉,ups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使用其独创的高科技速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该公司为发展此项技术投入达1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单进驻深圳的跨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包括:世界排名第二的物流企业excel公司、货运量在全世界名列第三的近铁公司、全球排行前六位的t&t公司、亚太地区最大的物流企业日通公司等。此外三九株式会社、yusen公司等早已捷足先登,分别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在深圳建立了辐射珠江三角洲及内地的物流网络。

  专家语录

  面对外资潮涌中国之势,有关专家积极预测其增长空间

  外经贸研究院多年从事外资研究的马宇认为:目前外资进入中国只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在入世后2~3年内,外资规模都将保持400亿~500亿美元的水平。但2005年前后将有显著增长,在未来5~10年内,完全可能保持年均外资规模700亿美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则认为:中国的外资增长在1995年后便结束了快速增长期,进入了一个平稳增长的阶段,“十五”期间(2001-2005年)外资将保持增长趋势,但难以达到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预计年均增幅为5%~10%。

  就物流业而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王薇博士表示,此次外经贸部出台的政策有一个对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十分有利的因素——即可以拥有国际货代权,再加上跨国物流大企业自身的优势——做的是全程方案(设计、管理、控制),赚的是高层次的、附加值大的利润,与大量的本土物流企业只经营物流业中某个环节的流通、只拿基础性利润相比,大有本国物流企业为外资打工、做配角的趋势之嫌。尤其对于一些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物流企业,他们凭借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能充分把握市场的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各种资源及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已经取得了成功,必将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占据改写本土物流的先机。

  本土行动

  众所周知,本土物流企业多为货代改型而来,大多仍处于自理物流层面,在外资潮涌之下,众企业都充分意识到只有起而行动方能图持续发展,一些业外企业则盯准时机,伺机介入物流业。

  8月8日,我国最大物流企业——广东香江集团上演大动作,联手安徽南翔集团,共同投资20个亿,用地4000亩,打造华东最大的商贸流通批发基地;

  8月16日,来自上海的消息称,上市公司“外高桥”调整主业,将原先的地产开发主业全面向现代物流业转轨,大造集房地产、现代物流、医药医疗、酒店服务业为一体的多元化业务格局。据说,该公司已投资6400万元参与外高桥物流基地的开发建设,并准备以外高桥港区为依托,以高桥、高行、高东三镇为腹地,筹建外高桥物流产业发展公司;

  将物流业摆在重头位置的城市和省份,则依据各自情况积极做本土物流的政策调整:

  8月13日,深圳颁布了《深圳市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意见》,在报税、质检、额外费用、物流园区设立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政策;

  8月17日,上海随即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跨国采购机构入驻上海,为改善投资软环境,上海还于开通外经贸声讯咨询中心,提供外经贸及口岸管理业务的咨询服务,其中就包括国际物流。

  而福建省近日正式确立了物流业发展的五个方向,以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扶持物流配送来改造提升该省物流业的发展。

  对抗还是联手

  不论本土企业、城市、省份如何行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个方向的策略——对抗或联手。虽然,现代物流业兴起于美国,发展于日本,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由美国的ecr(高效客户反应)、qr(快速反应)到日本的jit(即时制),走过了漫漫的历程,直至今天才真正的迎来了国际物流业的新概念整合。

  本月11日,日本《日本经济新闻》的一条消息让业界大为震动,欧洲最大的邮电、物流企业德国邮电公司欲于今年秋天进入日本市场。它将通过其属下的dhl国际公司在日本国内的邮递网大量邮送广告,并向企业提供廉价的服务。这类看似没有硝烟的行动正在日趋增多,充斥着国际物流业。正像带着为自己服务的国外第三方物流进入中国的沃尔玛,主动实施本土化战略、改造中国物流企业的宝洁,直接进入中国、主动为中外企业服务的日本通用株式会社等……越来越多的事实导引着中国的企业、城市、省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对抗?还是联手?这将决定着中国物流业及物流企业是否能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