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权的强制执行

发布时间:2020-01-24 06:44:15


  抚养权强制执行有什么规定?:对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而如抚养权这样的身份权是否可以强制执行,理论界和实践中,存在诸多的争议。下面由小编在本文整理介绍。

  在执行中,存在以下执行争议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抚养权案件不属于执行案的受案范围,因为此类案件没有给付内容,执行依据不属于给付之诉的判决,不具有执行内容。

  第二种观点认为,执行的标的包括金钱、财物和行为,此类案件的执行标的为行为,所以属于执行案的受案范围。

  第三种意见认为,此类执行案件可立案,但监护权和抚养权不可强制执行,被执行人只能自动履行,不自动将孩子交由申请人监护、抚养,只能告知申请人自行领养,若申请人不能领养,,只能听之任之。

  第四种观点认为,该案应严格依照执行依据所确定的行为内容执行,不能变通,而该案的执行标的为行为。由于我国法律不支持对人身进行强制执行,所以若被执行人如不自动履行将交由申请人监护、抚养的行为,、拘留等排除妨害执行的措施。

  笔者同意第二种和第四种观点。

  首先从法理上分析,执行案件的受理条件,在我国现行法中并无明确的规定。根据一般的学理解释,执行案的受理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必须有法律依据。

  (二)执行依据必须发生法律效力。

  (三)执行依据必须具有给付内容。

  (四)负有义务的当事人拒绝或推托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从词义解释来看,“给付内容”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具有动态价值的特定行为本身,相当于履行、清偿之类的含义;二是指静态意义上的行为所指向的标的,如金钱、财物等。那么,此处的具有“给付内容”是指具体行为,还是行为所指的金钱、财物等?

  为了界定“给付内容”的内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给付内容”的渊源进行探析。“给付内容”源自诉讼法理论中判决内容对判决的划分。根据该理论,民事判决可以分为:给付判决、确认判决和变更判决三类。所谓给付判决是指具有给付内容的判决;所谓的确认判决是指其内容仅仅表现为确认当事人之间存在或不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判决;所谓变更判决是指其内容为变更或者解除双方当事人之间某种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判决。

  显然,作为此类案件执行依据的判决所确认的监护人,被执行人停止侵权,将孩子交由申请人监护、抚养,不属于确认判决、变更判决,只能属于给付判决。由此可知,在执行该案件受案条件中的“给付内容”的含义是指具体的行为,而不是行为所指向的金钱、财物等。由此,将孩子交由判决确定的监护人监护、抚养的行为,具有给付内容,符合执行案件的受案条件,属于执行案件的受案范围。简言之,本案实际执行的标的,是被执行人讲孩子交由申请人监护、抚养的行为,而不是孩子的人身。强制执行请求事项为“责令被执行人将婚生子某某交由申请人执行人抚养”,即执行标的为“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54条规定,“强制执行的标的应当是财物或者行为。”因此,申请人提出对抚养权强制执行的请求事项并无不妥。

  有观点提出,强制执行孩子能执行吗,?实际上,这是对涉及执行标的为“行为”的错误认识,主要有以下两个误区:其一,将被执行人与执行参与人相混淆。就此类案件而言,被执行人如为某某人,其在执行过程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承担执行义务,,而婚生子某人仅是执行参与人,,当然不存在强制执行孩子,。其二,将执行标的与执行参与人相混淆。,即相应的行为,其执行的标的为行为,该行为不是人或物,当然不能将执行标的等同与婚生子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