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

发布时间:2019-08-25 17:03:15


  从经济安全到国进民进

,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的出台还是向外界释放出强烈的信号:中国将逐渐告别活力四射但秩序混乱的引资时代。,我们就会丧失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没有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就没有中国的经济安全,也就没有私人资本未来发展的充分条件”

 “中国应该逐渐寻求合理有序利用外资。”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李炳炎表示。

  不久前的2月12日,《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并在全国实行。这一天,距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将10年,距离第一个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在美国制定更是已经过去了20余年。而几乎同时发生的华为美国收购遇阻事件,则为这部法律赢得广泛认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但《通知》的出台还是向外界释放出强烈的信号:中国将逐渐告别活力四射但秩序混乱的引资时代。

  新规规定,以下并购行为都必须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军工及军工配套企业,重点、敏感军事设施周边企业,以及关系国防安全的其他单位;.67,-0.15,-0.84%)、重要能源和资源、重要基础设施、重要运输服务、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制造等企业,且实际控制权可能被外国投资者取得。

  而新规对并购行为影响的评估则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并购交易对国防需要的国内产品生产能力、国内服务提供能力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影响;二是对国家经济稳定运行的影响;三是对社会基本生活秩序的影响;。

  相较于经济安全,,。。”李炳炎将经济安全定义为“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外部势力根本威胁的状态”, “但在经济迅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略微模糊化的词语运用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使得中国崛起的脚步貌似不可遏止,但持续快速的增长也掩盖了太多的经济质量问题,外资即为其中之一。而随着纷扰多年的外资“超国民待遇”逐渐消除,人们关注的焦点也逐渐转向对中国经济安全的评估与对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担忧。

  竞争力困局

  中国社会对产业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广泛关注,源于200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出具的一份报告。该报告显示,在其时中国已经开放的28个行业中,绝大多数行业的前5名都为外资占据,而在其中21个行业中,外资企业都已获得多数资本所有权

  经济安全取决于经济竞争力,后者又取决于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入世8年之时,中国企业交出的成绩单开始让人反思中国的开放战略,中国的经济安全以及经济安全失守的代价。

  “经济安全失守最明显的后果当然是财富流失,这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李炳炎认为外资“砍光龙头企业、买光知名品牌”的战略确实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财富分配。此前,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微博 专栏)也曾以汽车市场为例说明外资对中国市场带来的冲击之凶猛,“在中国汽车市场,国际资本用40%的资本,占据了50%的份额,攫取了70%的利润”。

  财富流失的危害尚在其次,“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经济安全失守最严重的后果是损害了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会阻碍中国的崛起。”李炳炎表示,“国外资本的迅速成长压缩了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生产与研发的本土化又会对中国创新体系产生更长远的负面影响。”

  “入世”10年以来,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的研发机构超过1200家,最大的机构人数接近5000人。这些研发机构直接聘用的高端人才,正是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源所在。“在国家博弈中,外国企业通过占有高端人才而成功控制利润丰厚的产业链高端,实际上是对中国教育价值的榨取。”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对此评论道。

  高端人才的集聚并未带来预想中的核心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企业与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何维达所做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三资企业中,平均研发费用仅占销售收入比重的0.4%。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研发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0.03%,中外合资企业的研发费用也仅占销售收入的0.08%,均远低于国际水平。

  而除部分外资主动扩散的边缘性技术和随外资进入而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外,中国企业并未从这种开发模式中获得任何核心技术。非但如此,很多企业甚至因为得到国外技术设备而放弃了研发努力,这在“中国制造”日渐流行的同时正步步扼杀着“中国创造”强大的希望。

  目前,我国每年40%的固定资产投入用于购买设备,这笔资金中又有超过60%流向国外。而在更能代表企业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商标方面,中国企业则远远落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占我国企业总数的0.03%,拥有自己商标的企业比例也不足4成。

  “‘入世’10年,中国企业对外资的依赖性大大增强。这说明跨国公司并不希望中国企业打破技术依赖的局面。”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何维达表示,“如果这一现象不能得到扭转,我国将不得不固守高投入低效益的困窘境地,并坐视与发达国家间技术鸿沟的不断扩大。加强产业保护,确已刻不容缓。”

  中国的特殊性

  按照重要性的依次增强,经济安全可以分为5个层次:占有一国市场,控制一国资源,影响一国经济结构,干预一国财富分配,影响一国经济决策。而由于地位不同,角色各异,在保护本国经济安全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大相径庭。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利益集中而风险分散的“中心”与“外围”分工体系。发达国家凭借知识、技术、人才以及销售网络的垄断优势,占据并不断巩固其在价值链高端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起步较晚,综合实力较弱,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在“丛林法则”主导之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发展中国家将危险拒之门外的难度却愈发增加。百余年来,在发展中国家迈向发达国家的征途中,成功者除日韩外,竟再无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