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并购案

发布时间:2019-10-14 02:01:15


汽车工业并购案
1999年5月7日,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行动:德国的戴姆勒棗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宣布合并。消息既出,世界舆论哗然,汽车行业内部更是如同经历了一场地震。权威人士预言,全球汽车工业将随着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掀起新一轮调整浪潮,出现白热化的局面,并最终形成全球汽车产业的崭新结构。
宣布合并
戴姆勒棗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不仅是汽车行业,也是整个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行动。巨型的合并计划从萌芽到瓜熟蒂落,前后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
1999年1月12日,美国底特律市举行汽车博览会。戴姆勒棗奔驰公司总裁于尔根.施伦普亲自出马为奔驰公司的产品助阵。借此机会,他拜访了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部,向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罗伯特.伊顿提出了双方合并的设想。施伦普根本没有想到,伊顿与他一拍即合。双方接下一来进行了10余次的秘密会谈。在谈判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的障碍。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其中一方一言不合匆匆走人也是常有的事。
最初是关于未来的公司领导人的问题,施伦普和伊顿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表现得很豁达。他们表示不会让这一问题阻碍一项于双方都有利可图的交易。两人同意合并的头三年将共同任公司董事长。三年后,比施伦普大5岁、现年58岁的伊顿将退出,由施伦普一人掌管。最大的难题是合并之后新公司的法律结构问题。奔驰汽车公司是一家德国股份公司,而克莱斯勒公司则根据美国法律经营。双方曾经讨论在第三国荷兰组成新公司,但由于税收问题的障碍而不得不放弃。最后双方商定,新公司将保留德国特色的股份公司形式,并在新公司中保留奔驰公司一直采用的共同决定机制。这就是说,有工人代表参加新公司的监事会,他们在有关公司的重大问题上有参与决定的权利。这一切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完全新鲜的事物。
双方都能认识到合并会给两者带来的好处,善于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因此虽然面临众多阻碍,谈判还是不断地取得进展。5月4日,谈判结束了。在经这一系列准备之后,宣布仪式于7日举行。这一石破天惊的合并终于问世。
合并之后
合并消息一经公布即获如潮的好评。德国联邦总理科尔获知消息后立即发表讲话,祝贺两家公司合并:德国社民党候选人施罗德称这次合并是“非常成熟的企业行动 ”;联邦德国交通部长魏斯曼说,这一合并是德国汽车工业有竞争力的表现;美国的政治家和经济界人士都对这起合并道尽了溢美之词。而股民更是对这起合并充满信心。合并的消息公布之后,纽约和法兰克福股票交易市场上两家公司的股票行情立即大幅看涨。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价格当天就飙升了17.8%,上涨了7.375美元,以48.81美元报收。奔驰公司的股票价格同日也猛增了8%,以每股192.40马克收盘。
合并在汽车业内部产生的冲击亦是空前强烈。面对两个汽车巨人的联手,与德美同为汽车大国的日本被震惊了。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董事横滨大造说,这项合并让日本的汽车商们“大梦初醒”般地注意到:北美和欧洲的汽车业已经十分迅速地实现了它们业务的全球化。“合并就象一次地震,将会加剧汽车行业通过建立跨国合作企业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丰田公司总裁奥田硕说,他预料在这次合并之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会加剧,丰田公司必须作出反应以迎接“紧迫的挑战”。
经济专家们认为,戴姆勒棗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合并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一个国家所制定的工业政策将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政治家们对未来的企业所形成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全球的汽车业人士都感到,随着奔驰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合并,汽车行业“重整河山”的时期已经来临。60年代全球有独立汽车制造商52家,如今已经减少到19家。日本通产省人士预计,随着奔驰与克莱斯勒联合所产生的合并浪潮,世界综合汽车生产厂家最终将合并为5家左右。
新公司“戴姆勒棗克莱斯勒”
戴姆勒棗奔驰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之后的新公司称为戴姆勒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通过股票互换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双方上市资本、股价盈利比以及各自盈利状况的评估,戴姆勒棗奔驰公司的股东占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东则占有43%。
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者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汽车“巨人”。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1997年销售额达到1240亿马克,目前有员工30万人。长期以来,奔驰公司的业绩一直非常优秀,尽管世界金融市场一度动荡不定,德国马克也曾因大幅升值而影响出口,但奔驰公司生产的汽车一直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保持强劲的势头。
克莱斯勒公司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总部设在底特律。1997年的销售额为1060亿马克,目前有雇员12.8万人。该公司是多元化企业,除了汽车之外,还生产和营销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克莱斯勒公司自90年代初开始,一直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中排名前10位,让人刮目相看。
两家公司合并所牵动的市场资本高达920亿美元。合并之后,戴姆勒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实力咄咄逼人,令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生畏。以市场资本额排序,戴姆勒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名列第二,仅排在丰田之后;以销售额排序,名列第三,年销售额为1330亿美元(2300亿马克),次于美国两大汽车商通用和福特;以销售量排序,戴姆勒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年产量为400万辆,列第五位,排在通用(880万辆)、福特(700万辆)、丰田(480万辆)和大众(430万辆)之后。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带来的直接收益是能够为公司节省大量的开支。由于两家公司今后将联合采购,共同分担研究和开发任务,戴姆协棗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仅在明年就可以节省14亿美元的开支
联手为何
首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是这起合并诞生的大背景。汽车行业的决策者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要在下一个世纪在行业内部站稳脚跟并求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现在就着手扩展生存空间,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将被全球化的浪潮彻底淹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走企业联合的道路。
汽车行业市场上早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以轿车来说,全球每年的产量为6000万辆,而销量只有4000万辆。在有限的销售量下,如何占据尽可能大的世界市场份额,是各大汽车公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通过在大批量生产中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走企业联合的道路则似乎成了汽车行业的大趋势。
两家公司的合并还有它们自身独特的原因。首先,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奔驰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而克莱斯勒则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两者都是盈利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强强联合”的前景十分看好。
双方在生产和销售领域互补的态势显得最为明显。在市场分销上,克莱斯勒的销售额93%集中在北美地区,在其他地区的份额只占7%。尽管克莱斯勒在美国3大汽车公司中一直保持最高的利润,但如果北美市场一旦不景气,将会影响公司的前程。因此合并正好可以使其摆脱对北美市场的依赖性,打进奔驰公司业已占有地盘。而奔驰公司也一直试图大规模打进北美市场。目前,奔驰公司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份额只占总销售额的21%,大部分仍然局限于自己所在的欧洲。而与克莱斯勒的联合正恰它对北美市场的要求。
从产品线来看,两家公司各有自身的优势,双方产品重合的情形极少。克莱斯勒的强项是小型汽车、越野吉普车和微型箱式汽车;奔驰以生产豪华小汽车闻名。双方产品唯一重合的是奔驰M级越野车和克莱斯勒的“吉普”,但M级越野车在奔驰系列中所占的比重不大。
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是两家公司合并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合并之后,双方将在采购、营销、技术协作以及零部件互换方面开展协作,从而达到降低营销成本、方便研究与技术开发、发展生产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问题犹存
在为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合并欢呼的同时,也有一种冷静的声音在提醒合并会带来的困难和隐忧。德国著名的《法兰克福汇报》说,虽然合并之后规模大大增加,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家报纸说,克莱斯勒公司是在近10年才恢复元气的,70和80年代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和这样一个“大病初愈”的企业联合会不会给奔驰公司带来负面的影响?
此外,纵观汽车行业历史上的合并,成功的范例屈指可数。奥迪公司花了10年时间才融入了大众公司;宝马公司接管了英国罗孚公司之后,困难重重;韩国的起亚集团和瑞典知名的富豪汽车公司都试图同法国的雷诺公司合并,但以失败告终。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双方的文化差异上。观察德美企业文化的人士指出了两国企业人员在着装方式、与上司说话方式以及批语职员时的措辞是直接还是委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举例说,在德国工作人员一般不直呼上司的名字,等级颇为深严,而美国人则要随便许多。美国职员可以不系领带就来上班,这在德国的公司中是闻所未闻的。从语言差异上来讲,德国人一般会说英语,而美国人会说德语的却少之又少。人们不禁要问:在将来的公司中该如何进行交流呢?
还有一个十分敏感的焦点问题。那就是新公司中该采取何种工资支付制度。奔驰公司的领导者们每年收入不过区区一二百万马克,而美国的同行们则是这一标准的十几倍。双方将如何平衡这一差别?新闻媒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来施伦普(奔驰总裁)在和伊顿(克莱斯勒总裁)就新公司的问题进行谈话的时候,能够容忍身边坐着一个“千万富翁”吗?
双方的员工对于突如其来的合并,并没有表示出高兴。相反,许多职工对于合并的未来心存疑虑。奔驰公司的员工担心“一群陌生的股东”进入奔驰公司会夺去他们的利益,他们还担心新公司的各项政策会比现在苛刻和死板。比如,在现在的奔驰公司中,员工每年可以享受30天的带薪假期,但在克莱斯勒公司中,同样的假期只有14天。奔驰公司的员工自然不愿意,随着公司的合并,自己逍遥自在的假期也一同被“合并”了。
克莱斯勒公司的员工获知合并的消息是通过总裁的一封公开信。他们与奔驰公司的员工一样也是忐忑不安。他们的担心是:因为奔驰公司所占的股份高。他们害怕“德国人要做他们的老板”。这对于极爱面子的美国人来说,无疑是最不愿意的事了。
因此,有关专家预言,虽然两家公司宣布合并了,但是仍然有众多的问题留待解决。公司的决策层能否成功地弥合双方存在的分歧,顺利地驾驭庞大的戴姆勒棗克莱斯勒,还是一个求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