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命案5死1伤 刑法规定故意杀害多人怎么量刑?

导读:近日,宁夏发生命案5死1伤。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侦办中。这嫌疑人不是有反社会人格,就是疯了吧。这杀人跟杀鸡一样,一下子杀害6人。嫌疑人为何会杀人呢?刑法规定故意杀害多人怎么量刑?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有什么区别?下面跟大律师网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宁夏命案5死1伤】8月5日下午,宁夏西吉县发生一起命案致5死1伤。目前,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上述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员称,案件正在侦办,不方便透露详情。

  宁夏公安厅官方微信号于今日(8月6日)发布警情通报称,8月5日下午,宁夏西吉县吉强镇发生一起命案,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目前,伤者已经得到及时救治,案件侦办和有关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以下为警方通报内容:

  8月5日下午,西吉县吉强镇发生一起命案,造成5他人死亡1人受伤。案发后,;公安厅抽调专门力量组成专案组,赶赴现场指导侦破工作。

  目前,伤者已经得到及时救治,案件侦办和有关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警方提示:请广大网友不要通过网络随意散布、传播不实言论,否则将依法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刑法规定故意杀害多人怎么量刑?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情节较轻的,。

  1、情节严重的犯故意杀人罪

  犯故意杀人罪的,情节严重的,处死刑、。如:

  (1)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

  (2)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

  (3)杀害特定对象如与之朝夕相处的亲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人士等,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

  (4)产生诸如多人死亡,导致被害人亲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杀人等等。

  2、情节较轻的犯故意杀人罪

  犯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刑。根据司法实践,主要包括:

  (1)防卫过当的故意杀人;

  (2)义愤杀人,即被害人恶贯满盈,其行为已达到让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处死,一般是父母对于不义的儿子实施这种行为;

  (3) 激情杀人,即本无任何杀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将他人杀死,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因被害人严重过错而引起行为人 的情绪强烈波动;其二,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一时失去理智,丧失或减弱了自己的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三,必须是在激愤的精神状态下当场实 施。

  (4)受嘱托杀人,即基于被害人的请求、自愿而帮助其自杀;

  (5)帮助他人自杀的杀人;

  (6)生母溺婴,即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但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发现所生的是女儿而加以溺杀的,其主观动机极为卑劣,则不能以故意杀人罪的情节较轻情况论处。)

  根据以上的规定,可以看出,,只有那些情节非常严重,。

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罪有什么区别?

  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区别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杀人,那么就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虽然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但是也仅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故意杀人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生命被剥夺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身体健康遭到损害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对于死亡结果,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过失,是指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意识到或者轻信自己能够避免而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发生。

  对行为人故意内容的判断,不能仅根据是否发生死亡结果来认定,也不能仅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认定,而应该根据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具体情况来认定,结合司法实践,本人认为应该着重考虑以下方面,综合认定:

  1、作案工具。枪械、刀具显然比普通木棍更具危险性,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认识到使用枪械、刀具对一个人实施打击,是极其危险,发生被害人生命被剥夺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将行为人使用的作案工具的危险性作为认定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的一个因素。

  2、打击部位。要害部位显然比非要害部位更容易致命,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认识到使用凶器对一个人要害部位实施打击,是极其危险,发生被害人生命被剥夺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将行为人打击部位是否属于要害部位作为认定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的一个因素。

  3、案发起因。起因往往影响到行为人实施行为时的动机,双方存在深仇大恨还是存在小摩擦,后者往往不存在杀人动机。

  4、行为是否有节制。行为人实施的侵害行为,是无限度的攻击打击,还是有限度的打击,这对于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有很大作用,后者往往只是一种伤害的故意。

  5、是否凭借一定的条件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凭借一定条件或者采取一定保护措施的,主观上一般没有杀人的故意。

  6、两人事发前的关系。关系亲密或者初次相识的,一般存在故意杀人动机的可能性比双方积怨已深的可能性要小。

  7、是否实施积极救助行为。实施行为后,行为人对被害人进行尽力救助的,这种情况故意伤害的可能性更大。

  8、行为人的供述。行为人到案后的供述,对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