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婚盛行,现代文明下的民俗异化

导读:冥婚盛行,现代文明下的民俗异化

  在山西等地,若有未婚男子不幸去世,父母会为儿子寻找“门当户对”的未婚女尸,将两具尸骨合葬在一起,便算两人在阴间结为夫妻。双方父母也从买家和卖家的关系,转变为“亲家”。而年轻去世的女性尸体也因此成为一种“商品”,不仅明码标价,而且需求旺盛,甚至还滋生出了盗尸利益链。

  冥婚,是失去青年子女的家庭出于心理慰藉,乃至辟邪的考虑,而进行的一种民间习俗活动,其历史由来已久。在现代文明之下,冥婚作为一种有悖于唯物主义论的陋习,非但没有消逝,相反愈发成为这些家庭的精神寄托。在配婚需求下,一些不法分子早已将女尸买卖作为牟利的手段,这进一步促成了冥婚的异化。

  首先,冥婚的盛行导致年轻女尸价码一路飙升,利益的驱动使冥婚形式走向极端。有言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女尸的供不应求,给了不法分子源源不断的利益驱动,自觉形成了具有完备产业链的“鬼妻”市场:处在上游的“供应商”提供女尸,包括在太平间充当内鬼、挖坟盗尸甚至杀害女性;中间人则借助人脉关系或专门说鬼媒的媒婆搜集需求信息;有冥婚需求的买家再以高价购回。

  近年来,在晋、陕等冥婚盛行的省份发生的一些恶性凶杀案件背后,都有冥婚的影子。如2015年延安市连环命案以及今年1月破案的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冥婚杀人案。凶手作为“鬼妻”市场链条的上游人员,残忍杀害青年女性来给需要进行冥婚的家庭“供货”,其行为之恶劣令人发指。

  其次,哄抢与买卖尸体的丑陋行径扭曲了人性。从报道来看,年轻女孩病危,还未离世就有多家前来争抢,人们似乎都在盼望着生命的逝去,这是何其泯灭人性之举。尤其是父母的狠心绝情,对挣扎于生死边界的女孩更是一种莫大的残酷,其最后的价值以及作为生命的尊严都被蚕食了。

  此外,鬼妻市场的女尸绝大多数是被盗来的或者杀害的,买尸人却依然默许了这一行为,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才是女尸买卖的罪魁祸首。

  最后,冥婚导致了“穷者越穷”现象。在古代,由于冥婚耗费巨大,行此习俗者非富即贵。如今,反倒是生活在农村的贫寒家庭,观念和思想教育落后,更多继承了流传下来的“信仰”,沿袭了这一陋习。其后果就是贫困的男方家庭背负着沉重的买尸和彩礼钱,增加了家庭负担。

  冥婚所具有的浓厚迷信色彩,以及极端案例造成的严峻后果,亟待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解决。基层组织也应协同政府严厉打击因冥婚引发的盗窃杀人、买卖尸体和买卖中介活动。冥婚必须得到明确禁止,违禁者应该得到法律制裁。与此同时,普及现代文明观念,破除落后迷信思想,也是当务之急。
(编辑: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