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遭遇熊孩子 作品1分钟被扯碎

导读:博物馆遭遇熊孩子 作品1分钟被扯碎

  参观博物馆时,如果你的身边有个熊孩子,喧闹不止或者追逐跑跳,会不会让你避之不及?熊孩子年年有,博物馆特别多!国际博物馆日刚过,就有媒体报道上海玻璃博物馆遭遇熊孩子,越过护栏将艺术家历时27个月创作的玻璃展品扯碎,《天使的等待》瞬间折翼。

 

  临近六一儿童节,博物馆必然是孩子们扎堆出现的场所,如何正确参观博物馆引起网友热议。记者电话采访了上海玻璃博物馆,工作人员冯女士证实确有其事。展品损坏后无法修复,他们和艺术家商量之后,把这个破损的作品原样保存,改名叫做《折》,仍在博物馆展出。“博物馆里熊孩子还是蛮多的,我们只能增加人力、及时劝阻不文明行为。不过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成人都做不到文明参观,我们如何去要求孩子?”谈及这个话题,冯女士有些无奈。

 

  天使展品瞬间折翼

 

  这起熊孩子闯祸的事件,迅速引起各方关注和声讨。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双方家长对孩子的关爱被读者拿来比较。一方面,艺术家专门为她刚出生的女儿做了个玻璃制品《天使在等待》,烧制技术非常特别;而另一方面,两个小男孩跑到护栏里面,用力拉扯和摇晃这幅玻璃展品,旁边的家长非但没有阻止,还用手机给孩子拍照。一分钟后,展品被扯下一大块,碎落在地。

 

  事件经媒体报道之后,上海玻璃博物馆迅速在官微上回应,此事发生在两年多前,并不是2016年博物馆日当天。馆方对馆内每件藏品都进行了投保,事发后立即由保险公司进行追责赔付,并在展览结束后将此件作品移入常设陈列,加固围栏,配合艺术家与展览部说明,同时附有事发当时的视频监控录像,希望观众更加关注参观要求。

 

  海玻璃博物馆冯女士告诉记者,这幅被损坏的展品原作者是薛吕,一位擅长玻璃创作的艺术家。由于事件发生在两年前,当时馆方是否对熊孩子家庭追责,她已不大记得。不过,谈及博物馆里让人头疼的的熊孩子,她颇显无奈:“在我印象中,熊孩子挺多的,他们在馆里随地大小便,攀爬展柜,吃东西,乱扔垃圾,简直令人头疼。”

 

  对于这样的熊孩子,馆方有和处罚措施呢?冯女士透露,馆方没有处罚权,只能增派人力,加强巡视,好言相劝。518博物馆日当天,馆方增派了50多个员工进展厅维持秩序。在冯女士看来,熊孩子犯错,归根到底错在家长:“有的成年人都不遵守博物馆的规则,你怎么去劝阻他的孩子?如果家长对规则视而不见,孩子更加有恃无恐。”

 

  熊孩子还是熊家长?

 

  近年来,随着媒体曝光频率增多,游客在博物馆内的不文明行为不时见诸报端。特别是一些乱刻乱画、使用闪光灯拍照等行为,严重损伤文物,令博物馆管理人员头疼不已。而关于博物馆里令人头疼的熊孩子,本报此前已多次报道,例如游客带着孩子在故宫博物院慈宁宫前方便,就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记者随后采访了多家博物馆,原来熊孩子闯祸并非某个博物馆的“专利”,大多数人流量较大的博物馆都曾不止一次遭遇熊孩子的“袭击”。

 

  熊孩子有多闹?四川博物院宣教部副主任杨晓华摇头不止,“学生集体参观的时候比较恼火,展厅里一旦超过300个孩子自由活动,就变得人声鼎沸。”孩子在博物馆里大声喧哗、疯跑打闹,走过之处垃圾遍地,甚至在馆内随地大小便,这些不文明的行为饱受诟病。只要有学生集体参观,川博就关停手扶电梯,避免孩子奔跑摔伤。

 

  华希昆虫博物馆副馆长赵希谈及熊孩子,用了“层出不穷”这个词,并感叹“熊孩子的破坏力是无穷的”。熊孩子的恼人行为包括触摸昆虫模型、翻越隔离带、攀爬展柜、大声喧哗,甚至馆内裸展昆虫模型破坏非常厉害,经常“七零八落”,屡次修复耗费巨额成本。

 

  赵希在海外参观博物馆时,见馆方特意用中文写着“请勿大声喧哗”,倍感惭愧。她认为,成年人更应该遵守博物馆礼仪。她曾遇到一个“奇葩”的家长,带着脚穿轮滑的孩子,试图从残疾人通道进入博物馆。工作人员担心孩子在馆内摔倒、磕碰到展柜玻璃,于是婉言谢绝。但是这位家长不依不饶,“我们孩子出门就穿着轮滑,脱了轮滑里面就剩袜子,如果孩子脱掉轮滑冻着了怎么办”……

 

  家长的默许,无形中助长了孩子在博物馆里行为乖张。网友“素匠”对天使折翼事件点评道:“艺术家的大度,家长的无视,孩子的调皮,这个作品叫《现实》。”

 

  博物馆的打开方式

 

  张劲硕拍摄小学生参观博物馆之后,留下遍地垃圾。

 

  5月初,国家动物博物馆策划总监张劲硕的一条微博引爆网络:“这是刚刚学生们离开动物博物馆的现场,遍地垃圾,一片狼藉。每次博物馆里只要来熊孩子,破坏力很强……博物馆成了游乐场,孩子进来追跑打闹,大声喧哗。”在微博里,他点名批评了北京朝阳区白家庄小学,配图是博物馆的休息椅上满是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的情景。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殿堂,在这里应该有相应的礼仪。安静参观、不打扰别人、不破坏展品,这是最基本的素质。”张劲硕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写了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其中就包括不随意触碰和攀爬展品。博物馆达人“义务讲解员朋朋”则更细致,他不仅设计了“博物馆入门”的培训课件,还编写了朗朗上口的“博物馆参观礼仪歌”,开篇强调“珍惜展品爱展品”。

 

  四川省内的博物馆,也在摸索让学生文明有序参观的方法。川博编写了青少版的博物馆参观规范,用20多个条款概括进入博物馆参观时的注意事项。每逢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川博,带队老师要先跟馆方签署遵守纪律的协议,讲解员逐一介绍博物馆参观规范,馆内安保人员还会举着指示牌,提醒学生“嘘,我喜欢安静”。

 

  展出标本数量居亚洲第一的华希昆虫博物,吸引各地青少年进馆参观。据统计,2015年49万人次入馆,其中4成都是青少年。“熊孩子事件频发,说明青少年到博物馆的机会太少了,监护人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博物馆礼仪,在博物馆这个第二课堂中收获知识和快乐。”赵希分享,馆内外有多个参观礼仪告示牌,观众领票、过安检时,工作人员会提醒大家博物馆礼仪,比如不允许拍照,不能触摸展品。

 

(编辑: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