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大战”带来哪些启示

导读:“万宝大战”带来哪些启示

  宝能系对万科的增持,不过是险资举牌盛宴的缩影而已。当下,以险资为代表的金融资本深度介入产业资本,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变化。很可能,这种变化寓意着中国市场经济正在进入从产业资本主导转向金融资本主导的时代

  2015年临近尾声,“宝能系”和万科管理层之间的股权争夺战,成为这一年资本市场最精彩的落幕大戏。

  今年7月开始,潮汕姚氏兄弟掌舵的宝能系通过杠杆的方式在二级市场多次举牌万科A,在夺取第一大股东“宝座”之后,不顾万科管理层的明确反对,仍然不断买入筹码,自此,万科的控股权之争高潮迭起。不但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之间的控制权争夺渐趋白热化,第三方安邦的插足,意欲何为,也让人疑窦丛生。这期间,万科A的股价更是上涨了70%。对此,,市场主体之间收购、被收购的行为属于市场化行为,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12月18日,万科以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为由停牌。

  截至万科股票停牌,从持股情况来看:第一大股东宝能系持股24.26%;安邦持股6.18%,华润、万科管理层控制的盈安合伙基金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约20.64%。

  由于同为险资,市场曾猜测安邦是宝能系的一致行动人,至此,两方联手持股比例已达上市公司的要约收购线,若真是这样,万科成为宝能系的囊中之物也就没了悬念。但在12月23日深夜,万科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欢迎安邦成为公司的重要股东。随后,安邦也发声明说,支持万科发展,希望其管理层和经营风格保持稳定。于是,“万宝大战”出现戏剧性反转。被当成宝能系“梦中情人”的安邦,实际上却是万科的“白衣骑士”。当然,也有人说,这是资本市场版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显然,这让宝能系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失了成色。安邦与华润、万科管理层三者总共持有万科股份逾26%,超过了宝能系持有的24.26%。“三国杀”的局面演变为“楚汉相争”。时至今日,虽然万科股票仍然停牌,却并不妨碍当事各方纵横捭阖,万科股权争夺战仍在继续。在股权分散的万科,最后谁能得到广大中小股东的投票支持或将成为取胜的关键。若各方能达成妥协,实现共赢则是更好的结局。

  但不管结果如何,对于资本市场、企业来说,此次“万宝大战”影响和意义都不同凡响,值得思考,给人启示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普通的收购,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每天都会上演。“万宝大战”关注度如此之高,既和万科、王石的“江湖”地位有关,也和姚氏兄弟的草根出身和险资凶悍有关,而这场“蛇吞象”的股权争夺战参与者众多,资金高达数百亿级规模,还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也足够吸引眼球。

  不过,“万宝大战”的市场逻辑并不复杂。万科是国内最优秀和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企业,股权分散,且价值被市场低估,这些对外来资本都有足够的吸引力。只要资金合法,资本逐利无可厚非。证券市场收购与反收购也都正常。

  所以,宝能系看上万科一点也不奇怪。如业内人士所言,其进可凭借第一大股东的身份要求进入董事会来确保产业扩张,并享受长久的地产业之利;退可通过资本市场操作拿钱走人。而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公认的标杆企业,万科管理层希望公司的文化、品牌、信用能够保持,但万科的文化和宝能系差异太大,且宝能系又不承诺稳定万科的文化价值,无论是出于对自身权益的保护还是对基业长青的考量,万科拒绝宝能系也可以理解。

  不过,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资金来源合法,运用合规,资本市场就按实力说话。不管万科喜欢不喜欢宝能系,在宝能系已成为第一大股东,且万科股价已高挂的情况下,万科不但应该正视这个大股东的合理诉求,当给则给,能让则让,而且必须顾及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对宝能系来说也该如此。正如王石所言,希望在合法合情合理的基础上,照顾到多方利益。实现共赢,这无疑是最好的结局。

  “万宝大战”的影响当然不止于此。

  其实,像姚氏兄弟这样有险资背景的资本高手异军突起并非个例。今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富德生命人寿、安邦保险、阳光保险等在内的至少8家保险机构花费超1300亿元,举牌26家上市公司。宝能系对万科的增持,不过是险资举牌盛宴的缩影而已。实际上,在当下,以险资为代表的金融资本深度介入产业资本,并寻求产业协同效应,其实质在于金融资本谋求优质上市公司控制权,具有战略投资与财务投资双重意义。其中所包含的杠杆等因素也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变化。很可能,这种趋势性变化和金融资本的内在要求,寓意着中国市场经济正在进入从产业资本主导转向金融资本主导的时代。在这个阶段,即便不是遭遇宝能系,万科也难免会被其他“野蛮人”敲门。这也意味着,那些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可能随时面临外部资本的强势介入。对这些企业来说,若自身不顺应形势变革,或应对不得力,那么被举牌甚至大股东换位或管理层被赶走都很正常。可以预见,未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呈现常态化趋势,二级市场也会出现更多收购与反收购的商业案例。

  当然,,顺应形势不等于放任不管,更不能无所作为,适时出手规范市场发展同样是时代要求。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诸多发展机会中往往也潜藏着大量风险,因此,、不合法的现象及时发现和坚决打击,而且要对那些不能适应新变化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及时修订、补漏和重建。说到底,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市场环境,才能把各种风险降到最低,才是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编辑: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