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盗版网站为什么关不完?

导读:网文盗版网站为什么关不完?

  最近网络文学界曝出一个弹眼落睛的话题:“阅文监守自盗做盗版网站”,指控知名盗版小说app“快读免费小说”系阅文集团旗下,并详细索引了该应用与阅文之间股权关系。事实上,光凭股权关系很难坐实罪名,背后还有复杂的盗版招安史(盛大未与腾讯文学合体阅文时收购过几个盗版网站转做原创)。据用户反映该app与网站已数日无法使用。

  网络文学与盗版的战役旷日持久,2010年盛大发布《201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公布“十大盗版网站”;2011年盛大公开对盗版网站编辑招安;2013年首例网络文学侵权案起点胜诉;两个月前阅文CEO吴文辉发起“对盗版SAYNO”的微博运动;本月“剑网专项行动”开启官方打击网络盗版的时代……从网站的书面抗议到招安盗版,从单方面的抵制运动再到官方行动,反盗版的方式层出不穷而盗版的形式却也常变常新。

  为什么盗版犯法却怎么也打不光呢?

  为理解盗版(网站)的生存状态,我们先了解下现在的盗版的手段,一般采用两种方式,OCR文字识别与手打,后者成本高速度慢一般不被盗版网站使用。另外,事实上盗版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把别人家的书放在自己网站上牟利一种,以下举例几种常见盗版现象。  

  笔趣阁、笔下文学、顶点小说、云轩阁、快读、、书包网……这些网站都是通过抓取,将发表后的小说直接通过转码等技术手段贴到自己网站,几乎可以与首发网站同步。有意思的是,当红的小说很难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自己的首发网站,因为盗版网站太多、人流量太大,直接挤压了正版网站的搜索引擎排名。
  
  应用方面主要分小说阅读与浏览器两种,前者有追书神器、快读免费小说、搜狗阅读等等,浏览器如今已经基本被净化了,原先的QQ浏览器、UC浏览器等等上都能看到盗版小说。这两种应用的免责逻辑都是避风港原则,值得指出的是,部分应用已开始实行充值阅读,但是否能将这部分收益回馈给原作者及网站至今并不规范。

  盗版作者和书:

  这块指的是平台会推荐一些作者名字与大神类似或者作品名字相似的作品,鱼目混珠骗做广告。

  2010年无罪离开起点去纵横后,发现起点出了一本与自己作品《罗浮》同名的小说,受到力推并且排名很高,引起一系列的新老平台间冲撞,算是比较知名的山寨事件。这种山寨大神或者著名小说的事虽然难看,但毕竟不违法。但真正的盗名事件也发生过,早年华夏天空开站时请过《我是大法师》的作者网络骑士来加盟写作,后来作者本人发声那个ID是盗用的,小说也并非本人在写。

  以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为例,百度搜索排名靠前的多数为盗版站点,而首发的起点中文网直到第四页才出现。

  盗版知名网站:

  这属于对知名平台的山寨,有借名的,也有借网站设计的,比方说借“阿里文学”的名字做的阿里文学网。最有趣的是做盗版起家的笔趣阁现在也被盗版了,出现新笔趣阁网站。

  据说百度文学类贴吧被封的当日QQ书城的流量就增了2/3,这个数据也许有点夸张,根据流量统计网站www.alexa.cn统计显示:起点日均流量228万、言情小说吧105万、晋江小说网96万、网易云阅读30.6万、纵横小说网26.7万;而盗版站点,则是:笔趣阁28.2万、乐读电子书 20.4万、阿巴达电子书 14.4万……一般来说如果所有盗版都不存在,并且所有的盗版流量都能转化为收费阅读,那么网文作家的收入可能提高三四倍。

  虽然理想很美好,但前往版权净土的路上有很多现实问题。

  首先,投诉机制方面,现在通行的反应盗版主要靠用户投诉:通过官方站点或者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net.china.com.cn/。

  其次,盗版不仅是一种牟利手段,在中国市场它已然形成一定的效应。自认为“理解”盗版的人认为写作的初心就是公开阅读,不应受限于肯给钱的读者,并且认为盗版是一种更为迅捷有力的传播途径,能帮助新人更快地进阶。

  平台也有受惠于盗版的模式,比方说一边做盗版一边做原创。以早期的岳麓为例,左手给作者钱问他们收稿子,吸引原创内容;右手盗版小说通过免费阅读把读者聚拢过来,用这种方式打造平台。

  此外,盗版难亡还有打击力度的原因。盗版网站域名被屏蔽大不了换一个,除非加大处罚,否则难以杜绝。如果仅仅依靠运营商封站,对于运营商来说是得不偿失的:首先得确定哪些是盗版网站(很多都频繁更换),浪费人力物力;其次运营商之间是竞争状态,会有部分用户因为你跳转正版而选择其他运营商;要是盗版网站判定错了,还会被告上法庭。
(编辑: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