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现状调查:青少年占比越来越多

导读:艾滋病现状调查:青少年占比越来越多

。。,,,共同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防控对策与措施。

 

  通知要求学校应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联系方式,,同时应严格按照规定保护感染学生个人隐私。

 

  调查?概况

 

  学生易感人群对是否感染一无所知

 

,,高校学生甚至初、。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告诉记者,从中心近几年接待检测的人群中可以发现,14-2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比越来越高,十四五岁的少年前来检测已不算稀奇。张彤表示,,北京佑安医院与北京市卫计委等单位在三里屯组织的免费快速检测筛查活动中发现,接受检查的几百名大学生中,。而在日常的高危人群主动检测中,从年龄段上观察,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我们总的检测量平均一年在10000人次左右,其中不少人是每隔三个月、每隔半年就来检测一次。”张彤表示。实际上,在检测人群中,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检测的人群主要是男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多性伴者、共用注射器吸毒者等高危人群,而其中男男同性恋者又占据了多数。

 

,截至去年10月,,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已有10个,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为5个。吴尊友透露,目前青年学生感染人数基数较青年学生报告人数虽然绝对数值并不是很高,但与往年相比相对上升幅度还是挺快的。“各省相加,。

 

  男男同性传播超七成

 

  发生性行为前多使用合成毒品

 

  市卫计委的通报显示,去年1至10月,,较同期增长了21.3%。其中经性传播2794例,占95.3%,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73.5%,也就是2100人左右。这些男男同性恋者的感染者多为青年,同时也是前往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主要人群。“从数量上看,学生当中的男男同性恋者前来检测的比例也不小,。”张彤表示。此外,一部分男男人群在发生性关系前后也会使用合成毒品,因此从感染原因上看往往比较复杂,两者存在交叉情况。

 

  据了解,在男男同性恋当中,特别是学生群体,性行为的发生过程仓促、性伙伴的变化频繁,、是否应采取防范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个人隐私

 

  目前医院允许匿名检测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今后,,学校要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联系方式,。同时,学校、疾控机构、、告知、随访管理及抗病毒治疗等服务。

 

,在现阶段,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医院允许匿名检测,除有效的联系方式外,并不存留其他个人信息。而在初筛中呈阳性的人群,医院将通知个人前往医院进一步复核,如确认是阳性,将需要实名信息登记,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信息、家庭住址等。按照传染病管理制度,复核后呈阳性的个体信息将由检测机构上报至疾控部门,并由疾控部门联系患者治疗。

 

  调查?高校

 

 

  目前,无论是在初中高中的体检还是大学入学的新生体检项目中,。,加之这个群体相对隐秘,,学校并不掌握数据。

 

  根据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分为基本项目和选择项目,基本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实力、沙眼等,寄宿制的学生还需要检查肝功,选择项目包括血压、听力、尿常规等,。而高校的新生入学体检则没有详细项目的列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只列出了诸如心脏病、精神类疾病等不适合就读的专业供高校招生参考。。

 

  某211高校校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导学生的观念,,学校可以提供检测机构的联系方式、位置等。但同时,,这些信息目前疾控部门并不会向学校通报,“知道这些并不是作为招生依据,只是学校是人员密集的聚集区,如果有此类传染性疾病,学校知道之后能采取一些措施。”

 

  开设健康教育课 高校师资不足

 

  对于不少高校学生来说,生理健康课作为学校的选修课之一并不陌生,,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都有开设。

 

  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从2012年2月,该校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选修课,每学期开设两个班,每班学生50个人,每学期上课8周共16个课时,“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选修课包括性生理、性心理、人际交往等10个左右的主题,,约占2个课时。8周的上课结束之后,这些上课的学生就变身为“青春健康使者”,每个人要负责向4至6名没有选修该课的学生传播健康知识,并作为课堂考核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大学生健康教育》选修课,基本能够覆盖所有在校本科生。

 

  “我们每学期还有8到10期的‘青春健康同伴会’,每次20到30人左右,对学生进行普及讲座。”北交大校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会有社团的学生参与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获得资质证书之后在学校组织同伴教育的活动,。而在一些没有专门生理健康选修课的学校,,“今年新生军训时,我们也专门新增加了防艾教育。”该负责人表示,在交大刚刚结束的新生军训中,校医院进行了“正视性取向,预防男男同性性传播”的相关教育,。

 

  不过,尽管课开起来,学生选修的热情很高,但学校也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北交大校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生理健康选修课的老师主要来自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心、校医院的妇科以及人口计生方面的老师,对于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来说,专业老师确有不足。除此之外,高校开设生理健康课,也会有一些反对声音,,学校专门开课,有时候会有家长反对,认为学校的引导有问题。”

 

  声音

 

  警惕“防艾”教育变成“恐艾“教育

 

  正在重庆开办青少年性教育夏令营的性教育学者方刚,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不能把防艾教育和性教育画等号。现在我们的防艾教育现状是,,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这并不是性教育,只讲这些,很容易把防艾教育变成恐艾教育。”

 

  方刚坦言,自上而下的防艾教育,已在大学和中学存在了多年,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一方面,各个学校会有顾虑,担心引来非议,怕外界把性教育误解为性教唆;另一方面,即使上面下了文,但文件落实层面太空,没有强制的执行机构和制度安排。有的学校即使此前有专职老师开‘大学生性教育’的全校选修课,最终也因担心’动静大’低调地取消了。”

 

  作为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方刚近年来致力于培养中学性教育的专门师资,但却面对着“上岗难”的尴尬,“这些年,共有4000多名老师参加过我的培训,后续跟踪发现,目前中学开性教育课程的比例甚至都不到5%,能有100个人在上课就不错了。”归根结底,方刚表示学校和家长群体对性教育的认识还有诸多误区,“很多人觉得孩子太小没必要知道太多,又或者认为这东西不用老师教,直接百度就行了的,哪用教的。”为此,方刚呼吁,防艾教育应该注重青少年人格塑造,让他们逐渐培养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和能力,“要让我们孩子发自内心地对不好的诱惑说不,学着保护自己和他人,不是老师家长进行价值观念的强行灌输,更不能谈’性’色变。”

 

  另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迎华今年年初发表的论文,文中提到22个学校的问卷调查显示,,明确回答已落实相关文件的学校仅有六成左右,38.9%的大学生基本不能从父母处获得相关的指导。分别有38.6%、38.9%和35%的学生报告“很少”学习到“性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和性道德教育”。

 

(编辑: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