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一提事业单位改革就是“砸饭碗”

导读:别一提事业单位改革就是“砸饭碗”

  7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介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时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如果未来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事业编制,意味着以后招聘的新进人员全部没有编制,相关单位的“铁饭碗”要没了。

  待遇是编制改革中最核心的部分,有编制就意味着工资、待遇和各项权利都有保障。因此,高校、公立医院编制改革一起步,公众聚焦的核心问题就是:“铁饭碗”是不是要没了?待遇会不会下降?当然,“铁饭碗”变成“瓷饭碗”是高校、公立医院编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但事业单位改革绝不是砸饭碗那般肤浅!

  近年来,高校、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行政化、官僚化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何以如此?

  一是人的问题。与行政机关类似,事业单位干部也需要股长、科长、处长(助教、讲师、副教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走。打开上升通道的那把钥匙,主要是资历。谁能熬,谁更适应单位的“潜规则”,谁就能先撞线。这也往往造成人才的逆向流动——没能力的把有能力的熬走,会耍权谋的把想干事的逼走,最后留下的庸才居多,有能力、有抱负的人则大多选择用脚投票。

  二是体制的问题。顾名思义,事业单位是干事的地方,更需管理者“以才服人”,但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一把手都是行政官员,他们整天只会“以文会文”、忙于“案牍劳形”,而在科研、教学上一窍不通,能带好学校吗?能管理好医院吗?

  取消高校、医院的事业编制,未来的各级管理者不再有行政级别,相关单位以采取组织选拔、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选拔干部,不拘一格降人才,无疑能让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人岗更相适,还原事业单位的干事属性。另一方面,取消编制管理,主管部门不再拨付“人头费”,而是依靠绩效评价拨款。这无疑能倒逼事业单位从源头上改变人才评价机制,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脱颖而出。

  我们审视这次改革是否成功,绝不能仅仅肤浅地看改革腾出多少事业编制、节省多少预算,而是要以事业单位的效率是否提升、服务是否优化为参照。只有这些指标优化了,机制理顺了,高校、公立医院编制改革才算大功告成!
(编辑: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