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应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导读:公民应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我们的个人信息到底是谁在泄露?

  源头之一是自己,各类用户信息数据库更可怕

  废弃的火车票,包裹上的快递单,是不是没做任何处理便扔掉了?商家搞的各种有奖问卷调查、办理会员卡送积分活动,是不是大笔一挥留下个人资料?……种种不经意间,个人信息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泄露了出去。

  与此同时,互联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银行、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快递公司、外卖机构、淘宝卖家等各种组织机构或企业、个人都在长期的经营中,逐渐形成并积累各自的用户信息数据库。其中涉及姓名、性别、年龄、生日、住址、电话、银行账号等大量个人基本信息。有的因管理不善而导致“被动泄密”,有的则是 “主动泄密”。

  “一些组织和个人,违反职业道德和保密义务,将这些消费者信息数据窃取后出售牟利。”在警方查获的个人信息泄露源头中,有电信公司、快递公司、银行等企业工作人员,也有医院、学校、工商部门人员,他们利用自身岗位的特殊性,轻而易举获得了大量个人信息。

  “黑客”主要采用钓鱼网站、木马、免费WIFI、恶意APP等手段窃取个人信息。此外还有一种“撞库”技术:即利用已经泄露的用户名、密码信息,尝试登陆各个网站,最终全凭运气“撞”出一些可以登录的用户名、密码。由于很多用户喜欢使用统一的用户名密码,“撞库”的成功率颇高。

  形成“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交易模式

  “长期收购和出售快递单号,全部记录真实有效,全国地址任意发,最低0.2元一单……”随便在搜索引擎输入“售快递单”,就能获得这样的链接。随着快递业飞速发展,此类专门销售快递单信息的小公司犹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遍布网络。

  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已形成“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的交易模式。一些打包待售的客户信息,在各大保险代理论坛上遭到各方争抢;在一些物业公司,业主信息也成为无本经营的“秘诀”;甚至在一些医院里,花3毛钱就能收购到一个新生宝宝的信息……由于没有门槛,贩卖个人信息的从业者越来越多,有人甚至为此开设了各种“数据挖掘”、“信息咨询”公司,挂羊头卖狗肉,专门从事公众信息倒卖。

  我们的个人信息到底卖给了谁?

  中介、装修、保险、教育培训等行业最热衷,还有诈骗团伙

  海量的个人信息最终流向何处?,购买这些信息最多的,是那些“需要推销广告信息、出售假冒发票和垃圾信息发布源头的人”。其中,房屋中介、装修公司、保险公司、母婴用品企业、广告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等日渐兴盛的产品推销和服务企业,是对这些个人信息趋之若鹜的核心群体。

  公民如何保证个人信息安全呢?

  避免信息泄露应不轻信外来信息,不主动透露个人信息。最近经常看到一些特殊的诈骗形式,对方已经掌握了你一定的信息量,用来套取你更多的信息量,比如陌生来电、要验证码等,或者就是通过一些网络即时聊天工具,通过一些手段,甚至是恐吓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获取你的个人信息。因此,我们应增强防范意识,遇事多留一个“心眼”,对事情通过正规渠道予以核实,以免蒙受欺骗。

  个人信息关乎自身利益,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期,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对个人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以等待信息技术的全面完善。
(编辑:又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