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被抹平的“最美野长城”负责

导读:谁来为被抹平的“最美野长城”负责

  一段原本充满岁月沧桑感的野长城,却被修葺得如同一条乡村小道,不仅城墙被抹平,就连城砖也难以看到,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伤害。长城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修缮应该有着严格的程序,最大限度地保护长城原貌,保护历史脉络。可这段野长城被修成根本不像长城,这样的修缮有何意义?有关方面称,整个修缮过程合理合法,工艺没有问题,而且“这是专家制定的唯一的方案”,不过是强词夺理,本质上是文物保护意识的缺失。

  前不久,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意外热播,被网友赞为“耐得住寂寞才能出精品”。片中的修复师们,数十年兢兢业业,用灵巧的双手让珍贵文物的生命得以延续,他们精湛的手工技艺也通过师徒的方式代代相传。人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有大国工匠的情怀,还有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心。

  然而,这样的工匠精神,即使在一些地方文物保护部门都十分欠缺。从一些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中可以看出,修复人员不仅缺乏职业素养,甚至连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文物表面上被“修葺一新”,用浓墨重彩甚至水泥灰浆随意一抹,彻底毁掉了文物的原貌和岁月痕迹,这样的做法在各地都可谓屡见不鲜,令人痛心又愤怒。

  比简单粗暴的“修葺”更为可怕的是,类似长城这样的珍贵文物,应该怎么修缮,修缮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一直没有详细而具体的标准,这就导致一些地方在修缮时,缺乏历史敬畏,随心所欲,偷工减料,将修缮变成破坏,出现这样的“毁容”修缮就不难理解了。谁该对比破坏还可怕的修缮负责?如何防止保护性破坏再度发生?相关法律法规亟待进一步明确,让每一笔文化遗产都得到真正的尊重与呵护。
(编辑: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