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光荣与梦想
发布时间:2021-02-02 21:26:15
□本报记者 涂桂林
专家学者研讨《大秦帝国》。资料图片《大秦帝国》是目前唯一的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以站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中国文明的高度,以极具现代性与超越性的历史观,艺术地表现这一时代的全貌,全面立体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原生文明、强势生存以及秦文明对2000多年来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基于此书非凡的历史与文学价值,著名学者李衍柱专门对此书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了一部学术专著《〈大秦帝国〉论稿——走向新世纪文艺复兴的绿色信号》。10月24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文艺出版社、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大秦帝国〉论稿——走向新世纪文艺复兴的绿色信号》研讨会,20余名来自文学界的著名作家、文学理论评论家会聚一堂,深入探讨《大秦帝国》的艺术特质,展现《大秦帝国》的光荣与梦想。
热销15万套源于精神共鸣
《大秦帝国》共6部11卷,504万字。在这部堪称鸿篇巨制的长篇历史小说中,作者孙皓晖运用巧妙的艺术架构,再现那处于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大秦帝国》以无可替代的人文魅力,再现了战国时代特有的张扬奋发、猛士慷慨、奇才纵横的生命状态,展现了那个时代风雷激荡的特殊风貌。
据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陈杰介绍,《大秦帝国》自2008年4月第一次全套出齐,至今3年多时间已经重印12次,市场销售15万套,销售码洋6000多万元。2007年,。2009年3月,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5部长篇小说入选,《大秦帝国》位居第二。陈杰说:“《大秦帝国》是目前唯一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文学巨著,其空前的文化含量,充沛的历史内涵,绵密的人文细节,丰盈的故事容量,令人目不交睫,难以释卷。《大秦帝国》出版后引起了书界内外人士广泛关注,产生了罕见的社会影响,读者好评如潮。许多读者还自发建立了以《大秦帝国》为内容的网站、书吧、书友会,注册会员达数万人。《大秦帝国》仅在新浪读书频道点击率就超过1000余万次,在当当网上的评论高达1200多条,有的评论长达四五千字,形成了独特的《大秦帝国》现象。”
随着《大秦帝国》的热销,也引起了影视界人士的关注和加盟。西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陕西电视台和陕西国风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签约,投巨资拍摄了《大秦帝国》系列电视连续剧。自2009年12月18日开始,《大秦帝国》已在陕西卫视、河南卫视、东南卫视、河北卫视开播,受到亿万电视观众的关注,其中第一部51集电视剧《黑色裂变》已在网络及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热播。
在一个盛行快餐文化和浅阅读的时代,这样一部鸿篇巨制竟能长时间热卖,得到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读者的欢迎与推崇,殊为不易,可谓奇迹。打开《大秦帝国》,在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的题记。对此,作者孙皓晖认为,原生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她由涓涓细流汇成澎湃江河的历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升华、成熟的枢纽期。这个时代所形成的文明与传统,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基因,将永远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轨迹。这便是原生文明。
再造中华文明血脉基因
各个民族对其原生文明的深刻反思,从来都是各个民族在各个时代发挥创造力的精神资源宝库。
当下人类世界面临着一个整体性的困境,人类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与人类文明停滞不前的巨大矛盾。孙皓晖疾呼:“我们需要一场强大的精神复兴,来做民族与国家复兴的先导。”他认为,唯此才能使人们认识到“积淀的文明激发我们求变,贫弱的境地催生我们图存,当此之时,在我们民族的文明历史中寻求启迪,召回我们曾经失落的魂灵,洗刷我们曾经品尝的耻辱,淘洗我们曾经泛滥的自卑,鼓荡我们曾经干瘪的底蕴,洗刷我们曾经有过的迷茫,遂成为连绵涌动的时代思潮”。
人们能够看到,《大秦帝国》中秦皇嬴政作为一个天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戴着高高的秦冠,挥舞着天子之剑,灭6国,修长城,平南海百越,“书同文”,“车同轨”,确立中央集权制,创建了可与古罗马帝国相媲美的大秦帝国,在世界文明史上巍然卓立地树起了中华文明的旗帜!因而,《大秦帝国》在受到普通读者推崇的同时,也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认可。,看做是中国文学在新世纪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可喜征兆。
2009年6月~2010年6月,李衍柱在一年的时间里,一页一页去阅读、品位和研究《大秦帝国》,他说从《大秦帝国》中学到的东西,比他看到的关于那个时代的各种历史、哲学、美学、军事、政治学著作中学到的具体知识还要多得多、具体得多。他深为孙皓晖蛰伏16载,潜心究索春秋战国与秦朝几百年史料史迹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李衍柱满怀激情,以渊博的文学理论造诣,原创性地分析了《大秦帝国》的创新性、审美性和该小说所特有的悲剧品格及其现实意义,从而撰写了《〈大秦帝国〉论稿——走向新世纪文艺复兴的绿色信号》一书,并于2011年7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李衍柱在《〈大秦帝国〉论稿——走向新世纪文艺复兴的绿色信号》指出,《大秦帝国》这部小说,拨开了层层迷雾,还历史以本来面貌。正如孙皓晖所说,“始皇帝之所以令人感慨唏嘘,既有其无与伦比的文明功业与极富魅力的人格感召力,也有历史烟尘对其极大的变形扭曲。始皇帝终其一生,迸发着十足的建设精神,事事石破天惊而无一不恪尽全功。仅此一点,后世任何一个皇帝任何一个伟人,谁堪与之比肩?始皇帝一生,御前文武大才如满天星云,人人英杰个个不朽,可秦始皇始终与之戮力同心披肝沥胆,至死没有杀害贬黜一个功臣,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第一大奇迹。始皇帝终其一生,都在辛勤劳碌,其奋发有为,远非‘宵衣旰食’4字所能形容。将始皇帝一生的大政作为排列下来,后世任何一个皇帝与伟人都不可能完成”。
最新资讯
-
08-18 0
-
11-08 1
-
09-01 0
-
08-14 1
-
08-25 2
-
08-04 0